校園民主專題:前言

十月,港大因馬斐森出任校長一事鬧得滿城風雨,馬更被狠批為「無知、無能、無心」,批評的聲音此起彼落,引發一連串對校長角色的討論。然而馬斐森又好,牛斐斐又好, 對於中大的同學,或有隔岸觀火之感,畢竟,中大有個沈祖堯──他上任以來,校內外大致都係有讚無彈:一句「大學生應是浪漫的」贏盡全城掌聲,一張模彷名畫「吶喊」的照片徹底擄獲學生歡心,其主力推動的博群計劃更是全城熱話,說其為「全港最受歡迎校長」亦不為過。然而,與沈校長的浪漫可愛平行並置的,卻是山城的殘酷與不公:圖書館外判事件、職工逼遷、深圳分校。是沈校長笑裡藏刀,抑或唔關佢事?更有意義的提問或會是:究竟如何確保選出一位好校長?還是根本不應依賴校長?校長以外,又有誰能影響校園決策,決定中大的未來?

浪漫的邊界:訪校長沈祖堯

訪:鍾宇傑、李昆澤、吳彥俊、勞東來    . 文:李昆澤 . 近月來,由港大馬斐森與嶺大鄭國漢引起的有關校長爭議越趨激烈,大眾焦點卻多局限在校長本身,未有回省校長背後的制度問題。中大校長沈祖堯,是外界形象極佳的公眾人物,但亦少有公開談論校政問題,故此我們便到了校長室,訪問這位已上任三年的校長,由校政入手,探討校長的可能與局限,聽聽他對現有制度的看法,探問未來的方向。

校園的基石:訪工友阿心

訪問:吳彥俊、鍾宇傑 . 文:吳彥俊 . 在中大內,學生和工友之間的關係似乎頗疏離,偶爾或會打聲招呼,但卻沒有什麼深入的溝通和了解。而工友在校園規劃的角色中完全缺席,比學生的情況更為嚴重。我們特意邀約阿心(化名)做訪問,希望透過工友的工作經驗,整理一下校內不同角色如何參與社區的運作,又如何被這個社區影響。

制度的五指山──論校長的局限

文:許閱 . 沈祖堯校長的公關形象向來開明,例如他在重大事件上不會沉默,以個人身分支持先前衝擊替補機制論壇的被捕學生,又或是強調「大學生應該是浪漫的」,必須努力嘗試成為通才、實踐人文精神。相比多屆前校長,沈校長的確帶來一陣清新之風。 . 然而,沈校長上任3年,已發生圖書館清潔工外判和職工被逼遷的事件,而工友作為主角幾乎被滅聲。若還是「膠樽」劉遵義當校長的時代,還可以歸咎於其本人;面對浪漫開明的沈祖堯,作出同樣的判斷就感覺彆扭。這樣看來,真正的問題並非出於校長其人身上,而是在制度之上。現在來讓我們踏上歷史的甬道,嘗試從歷史的脈絡中尋找制度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