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和橋北》﹕城市人的安慰劑

從Youtube上聽到宋冬野的〈安和 橋〉,即被它沉厚的鼓聲吸引著,每一下的鼓聲彷彿在引領著筆者進入北京某地的故事。而說到去年在內地其中一首最當紅的歌曲,宋冬野的〈董小姐〉一定榜上有 名——那是因為左立在歌唱比賽節目 《 快樂男聲 》 翻唱此曲。經他一唱,宋冬野就由北京一位民謠歌手搖身一變成為神州大地的爆紅人物,而專輯《安和橋北》的其他歌曲亦在網絡上瘋傳。《安和橋北》能引起這麼 多人的共鳴,在於宋冬野刻劃了當下城市人的種種回憶、失落,以及青春的逝去。

自小四練習跆拳道以來,身上多出不少舊患。其中最嚴重的在右腳腳踝處。 . 中二時一場比賽,我起腳一踢,落地時角度稍有偏差,重心全失,身體重量壓在那一跌裡頭,右腳馬上拗柴。仗著一身熱血﹝或者一身腎上腺素﹞,我不顧疼痛踮起右腳上前搏拳。那時雙方年少,發育比對手早的一方,體格有利,我剛好佔此優勢,竟打得他流出鼻血,便以技術性擊倒取勝。

交換經驗──家人與性

對於「性」,父母跟你說過什麼? 「唔好搞大人個肚/畀人搞大個肚!」「唔好同男/女仔獨處一室!」「唔好蝕底畀人!」「唔好XXX」大抵是最常用的語句。這些警告,連性教育也算不上,要家長論及性生活,簡直是妄想。父母總愛說「你阿爸/媽我以前點點點」,談談工作和生活經歷,講講人生大道理,但每當論及性事,便往往無可奉告。另一方面,當家長關心子女生活的一點一滴,「性」也往往不含在內。

草木皆兵:扶貧的危機 

梁振英在1月15日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扶貧」成為著墨最多的一環,佔了十七個章節,「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等新政預計總共增加200億「經常性開支」。 今次這份施政報告,無疑是九七後最著力援助低下階層的一次,但也不代表我們應該因此而對梁振英的政策大加讚賞,或是停止批判現時的經濟制度和福利觀。基本生活保障可以暫時解決基層最急切的需要,但不能讓他們脫離制度的壓迫,而且仍有很多有需要的人未得到幫助。 對於普羅大眾而言,未必會花時間親自把施政報告從頭到尾讀一遍,於是大眾對施政報告的印象和理解就往往依賴主流傳媒的二手報導。施政報告推出後,傳媒大肆指責政府忽視中產階層,反而大灑金錢做扶貧工作。連日來,對此憂慮和不滿的報導及文章鋪天蓋地的在主流報章湧現,在大眾的印象中把扶貧塑造成一個「危機」。然而,當中的主要論點卻不盡不實,有誤導大眾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