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習解放本土小組】傳承中的六四

 

編按:近月來關於六四精神該如何被捧在掌心有許許多多面對面或隔空的爭拗,有在公開場合與程翔劉慧卿這些大眾心中的死硬派「辯論」的陳一諤,隨後因之而來一大串網上迴響。當然還有因一番「激進」言論而被叫please die的曾蔭權,相對地則有許許多多的出版、講座、活動挾破竹之勢要使八九民運精神愈顯得牢固不破。

 

今次本土解放研習小組就以「承傳六四」為軸分析,去破解這個看似對立的關係。劍青在文中引述福柯對「來源問題」的觀點,指出倘若我們思考六四時,只集中在它的「源起」,回望一個段只屬於北京的歷史,無疑會令香港人遺失一段屬於自己的六四記憶。反之,他認為我們應該注視一個有本土性的六四「出現」,解放六四的空間潛能。周思中則指出我們不應把自己封鎖在「真相」的層面,因為歷史從來都加入了敘述者的「觀點」和「偏見」。我們倘若要承傳六四,就得將六四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述和再現,從中去找出行動的空間。陳浩倫以媒體操作的轉變為題材,先肯定香港記者在保存六四資料上的地位,再批評近期媒體對「胡亂發言者」的無罪釋放,傳承並不是那麼理所當然的。陳景輝則在文中提到,相較於繼續追求八九民運所爭取的理想價值,香港人更趨於回望過去互舔傷口。

 

這二十年期間,或有人堅決的要模糊六四的意義和力量,或有人堅決地持之為終生、普世的價值。倘若我們希望後者能取得勝利,就得尋找一個屬於自己的六四,重拾當年抗爭者持守的精神,在平日實踐至今仍未到手的。承傳六四,便不會顯得遙不可及。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