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要退下了

文:小武

 

重生的契機

 

泰昌餅家於一九五四年成立至今這五十五年間,大起大落數次依然迄立不倒,當中更數度因能成為新聞題材而廣為大眾認識。很多人都說它之所以成名是因為泰昌蛋撻曾是末代港督的御用甜點,亦有「肥彭蛋撻」之稱。彭督更與老板兼製餅師父的歐陽天閏成了老友,把蛋撻介紹給前德國總理,「泰昌蛋撻」更被評為全世界最好食的蛋撻(都唔係唔好笑)。直到今天,在網上的部落格還見有人將之與特區政府的文化保育政策作為比較。直至05年,老鋪業主數度加租,由本身3萬多元月租增加到8萬元。歐陽先生無奈決定將五十年來的生意結束。結業當日,有幫襯多年的老顧客,也有慕名而來的,成千的顧客曾一度需要警方來維持秩序,本人也有幸參與其中。除了熱情的顧客外,還有來自各國的傳媒朋友,歐陽師父就在老鋪內外忙個不停,又整餅又受訪。有報導說彭督還從英國傳來傳真給他,希望他早日東山再起,而負責傳話的人, 就是往後把泰昌餅家起死回生--前韓國咖啡店Barista Caffe主席,現在泰昌的合夥人--李誠權先生。

 

有咩咁特別?

 

泰昌招牌除蛋撻外,還有沙翁。兩者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都有一陣很濃烈的蛋味--濃烈得彷彿連在呼吸時也能感受得到的蛋味。記得第一次和友人慕名而去,同行友人吃下一口後眉頭一皺,一副挑戰權威的口吻道:「嘩!好重味精。」

 

在舊鋪的時候,可能是因為生意太好,印象中每次買到的蛋撻都是熱騰騰的。雖然他們聲稱他們的蛋撻皮比坊間買到的硬,即使凍了,蛋撻的表面也不會皺紋,雪凍來食也可以。Barista Caffe當年也曾經向泰昌入貨,作下午茶時間的賣點。可惜的是我曾在尖東的Barista看到一整盤起了皺紋的蛋撻。

 

蛋撻其實都是新鮮出爐的最好。

 

去舊迎新

 

055月結業後,服務泰昌多年的老臣子多被遣散。可能因為生意不景,李生的Barista也在差不多時間易手。數個月後李生為泰昌找到另一鋪位,就在老鋪的斜對面。從那時起,李生更注資入泰昌,聲言新鋪不能再按照老一輩那類似「打天才波」的方法經營下去。於是在新店中加入了咖啡座,也開始售賣芝士蛋糕等餅食。對經營了五十五史的泰昌餅家來說,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轉捩點。

 

據歐陽先生所說,泰昌復業後就沒有請回遣散了的舊員工,卻轉請了一班較年青的師傅,希望可以把自己的製餅技巧流傳下去。李生則想他把蛋撻的秘方寫出來,方便新人學習。入行差不多半世紀的歐陽師傅,蛋撻皮和蛋漿的材料份量一手拿起就已經準確無誤,但要他說出準確數字時,就把他考起了。花了好多時間,「新泰昌」才能在新制度中適應過來,某些工序上也由傳統的手作轉為機器生產。泰昌餅家在李生帶領的班底下,這兩年間開了幾間分店,聲名和在擺花街時也不能同日而語。店內裝修轉過好幾次,鋪內的包點款式也多了,穿著整齊制服的員工們應付排隊的人龍快手快腳, 一幅大企業的模樣。出爐的蛋撻也像陳列品般放到每間分店的指定位置上。現在的「泰昌餅家」,已經和每間大型連鎖餅店沒什麼兩樣。

 

在新店內,蛋撻的香味已不像從前般在對面馬路就聞得到。可能是因為供應多了,不再是舊時那樣一出爐就買清光,而且味道也不同了。在轉變的過程中,所謂的「傳統技術」究竟被保留到哪裡?我們再也看不到那個汗流浹背但笑容可掬的歐陽老師父,拿著一大盤剛出爐的蛋撻從廚房走出來。

 

這就是我們普遍所追求的新制度了。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