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習本土解放小組】

時間的青年,

或五四的本土

編按

 

五四九十周年,中共中央圍繞著五四是共產主義的溫床作出紀念,又突顯其愛國運動的特色,再次高呼人民要愛國愛黨,真是多得你唔少。不少評論是重返本源,講當時人民要追求的自由、民主、現代化、反對帝國主義、批判國家,這些又不是三言兩語了。

繼上兩月談及一些時事話題後,今期有研習解放本土小組三人從歷史出發,看「青年」,不論是新還是舊,彷彿符合大學生的身份。周思中以描述青年的面龐打響頭砲,「青年」往往在被定義時死去,原因在於「青年」乃是一種特質,是齊澤克口中對自身限制的超越而非安份守己,是處於一種無常,經常衝撞社會既有邏輯的狀態;對五四的切割多數是舊中國封建社會制度與西方現代化社會的對立,陳劍青將之重新以時代的重建劃分,強調魯迅的威力在於展開新的時代視野,而當今香港這種時代重建的力量卻被操控在官方手中,要重新跟循五四英魂,必先開始審視自己所處的時間空間;陳景輝以魯迅為描摹的中心,一反平常只談筆鋒銳利及其批判思想歷久常新,而是以他為作出異議聲音付出的代價為主軸,新青年的出生與死亡是一體兩面。魯迅和其他五四新青年帶著被時代的火焰燒得焦爛的背面,以堅毅的青年面龐迎向前方。

一年前剛參與編寫胡佳特刊,胡佳是一個尋常的老實人,居於中國,關注環境保護,關注同胞人權,卻被判顛覆國家,現在已過了監禁期快三份之一,胡佳一九七三年出生,現年三十六,永遠處於無常之中,永遠與社會制度抗衡,五四青年英魄,萬歲。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