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編寫女性口述史請讀

———-

書名:她們的聲音--從近代中國女性的歷史記談起
著者: 游鑑明
出版社:五南

———

文:紗南

本書著者游鑑明先生從事台灣史及中國近代婦女史研究多年,見有意從事婦女口述史的人越來越多,但感到困難,便出版此書,分享他在訪問和分析材料的經驗。本書在二零零二年出了第一版,至零九年出版第二版,關於分析口述史料的部份大為增加。依著者所述,台灣關於婦女史的文獻不多,未能呈現台灣婦女史的面貌,使口述史的角色變得重要。外圍因素方面,能付諸佐證的史料較開放供人使用,婦女史的內容較少政治禁忌,減低編撰口述史工作的難度。

一般在中學所學的大寫歷史(Grand History),又或者以社會科學的分析角度,理解社會運作的演變,不足以講述日常生活的變化。讓我們用近代女性史為例,大寫歷史長久以來由權力機關把持,致使歷史集中於重要人物,以歌功頌德或為管治提供參考,家庭生活卻無助於上述兩者。社會科學角度下的歷史,技術上側重於宏觀統計,難以記述生活細節和人際互動。在生活史開始受注意之時,研究歷史者開始開闢各種新資源,口述史則是了解日常生活的演變的其中一個重要途徑。口述歷史較能講述兩地女性日常生活的內容,正如著者所舉出的例子,例如旅居滿洲國的生活,就可集中於飲食、做家務等在臺、滿兩地的不同,也有些是女性的視角才能看到的內容,例如作為外來人的臺灣女性如何與當地人建立關係。這些都是男權社會之下的大寫歷史中容納不下,社會科學不諳處理的細節。這足見近代女性史和口述歷史關係之緊密。

在分析口述史的部份,著者嘗試運用百餘篇口述史料(有些是著者親自訪問的,有些是他搜集所得的),勾畫出台灣婦女生活史的輪廓。著者就幾個他自己有興趣的課題,整理出幾篇文章,第一版有日佔時期臺灣的職場女性的境況,臺灣媳婦仔的生活,戰時旅居滿洲國的女性,第二版中則加入在戰爭中的女性婚姻和逃難的生活,並且再有一個部份專門處理女性分別與女性長輩、男性長輩、配偶和子女的關係。上述的部份都是大寫歷史很少注意的,即使不打算從事口述史的工作,以此認識臺灣婦女在二戰左右時的生活也會有得著的。比方說,我們可窺探日佔時期的婦女接受職場訓練的實際情況,女性會因工作能力佳而在職場上領導男性,這例子則與一般指重男輕女的觀點相榷。著者同時從材料考察到當時臺灣女性尚未形成自我意識,而是較著眼於民族待遇的差別。又例如在戰時女性有何時機,和以甚麼方式參與戰爭,戰爭如何改變當時的婚姻習俗和婦女的婚姻觀。在著者對口述史料的分析中,也勾勒出臺灣口述歷史工作的發展路向,表達了他欲從更多方向得到口述史料的渴望。

這是一本關於進行學術研究的技術性書籍,作為女性口述史或歷史書寫的入門,會對讀者有不少啟迪。著者花了一定篇幅,解釋口述史在歷史研究的源流和重要性(以一般性來說和以臺灣婦女史的特性來說都有),以及如何為口述史料賦予歷史意義。著者所講的採訪方法和注意事項,對於大部份外於婦女史的採訪都同樣適用,所以也可以當作任何口述史工作的入門指南。而且作者附上不少自己親身經歷的例子,去示範不少技術細節的處理,例如講到訪問內容的虛與實的一部份,著者分別舉了一些受訪者欲語還休、傳神演繹或激動至誇大其辭的例子,並講述了自己如何判斷材料的真偽以及如何處理有關材料。

女性口述史對世界各地都有重要性,如果要將香港的情況和臺灣做對比,香港和臺灣都有近似的中國文化背景(大部份受訪人並非原住民),也曾經歷日治時期,而且同樣生活在大體印象是重男輕女的環境,包括是家庭和職場。透過口述史料檢視女性在這些方面的實際情況,有助了解女性在近代是否都在弱勢之中,當中女性自己的角色和與男性的關係如何,以及甚麼背景因素影響他們的互動方式,有助我們檢討婦女運動方向。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