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  「反對中大頒授榮譽學位予李光耀運動」 黃曉莊  緣起  大概是二零零零年中。  一位消息靈通的老鬼,告訴中大學生會幹事們︰中大校方 決定頒授榮譽法學博士學位給新加坡資政李光耀。  幹事們在盤算︰這算是一個怎麼樣的消息呢?這個消息的 背後,是否有著什麼含意呢?  當時,無論特首董建華或社會輿論,都視新加坡為香港的 競爭對手,從各方面比較兩個城市的競爭能力。而董建華 更多次褒揚李光耀的管治手法,是令新加坡發展起飛的重 要因素。  關注「頒授學位」的校友們認為,中大校方頒授榮譽學位 予李光耀,無疑是給李光耀貼金,認同李光耀政權打壓新 加坡市民人權和自由的做法。他們因此認為學生會有必要 在事件上表態,更要做點事︰一方面向校方施壓,另方面 讓社會知道李光耀政府的陰暗面。  可惜,經歷了一個多事的夏天,幹事們身心俱疲,心思和 精神仍然在跟進「六二六胡椒噴霧事件」、「鍾庭耀民調 事件」、「回歸三周年大遊行」和「反對公安法運動」事 態發展,還要處理學聯成員(包括中大幹事會幹事)被警 方拘捕的問題。幹事們一來未有分心去思考「頒授學位」 的意義,加上並不了解新加坡的情況,因此,幹事們根本 毫無反應。  醞釀  原本以為事情會不了了之,但正因為幹事們沒有反應,令 關注「頒授學位」的校友們變得著急。於是,校友們找來 一些曾受李光耀政府壓迫的朋友,例如七十年代新加坡學 運和社會運動的活躍分子,向幹事們講述他們當年所受的 政治迫害,以及李光耀政府打壓異己的種種手法。  經過這些朋友兩、三次的現身說法,幹事們由原來一無所 知,到開始了解李光耀政府的黑暗,並意識到「頒授學位 」問題的嚴重性,到最後決定反對校方頒授榮譽學位給李 光耀的做法,這「蛻變」實在有賴校友們和朋友們的幫忙 。與此同時,校友們透過因早段時期聲援「六二六胡椒噴 霧事件」而重整的學運老鬼網絡,廣為發放「頒授學位」 消息,期望合力發起校友力量,反對「頒授學位」。  當幹事們討論反對「頒授學位」運動的策略,例如目標如 何、手法如何、需要取得什麼人的支持、發起什麼人參加 等時,這群熱心校友都有參與其中。校友們希望,運動以 中大學生會的名義帶頭發起,負責喚起校內師生的關注、 籌劃網上和校園簽名運動、論壇等行動,而校友們則負責 利用自己的網絡,號召更多朋友的支持。  差不多十一月,隨著開設了SayNo-LKY電郵組(mailing list) ,將大部份籌備會議,移師到網上進行;靠著互聯網和電 子郵件,「反對中大頒授榮譽學位予李光耀運動」——可 算是香港第一場靠著資訊科技力量催生和籌劃的社會運動 ——正式展開。  運動  由於不少校友是傳媒中人、院校教授,這場運動首先在報 章專欄和論壇版揭開序幕,更由討論漸漸演變成筆戰。當 然,這些與幹事們無關,因為講思考、講批判、講理論的 ,幹事們在這運動上都沾不上邊。幹事們所做的,主要是 「秘書處」工作,好像安排記者會、發放新聞稿、準備在 報章刊登的聯署廣告、製作海報/小冊子/宣傳貼紙、籌 備論壇、安排物資等;甚至,以中大學生會名義發起的聯 署信,也不是出自幹事們的手筆。  那麼,整個運動還有什麼呢?  * 一個網頁,提供了多個反李光耀和揭示新加坡黑暗面的 連結 * 一封歡迎中大師生、職員及校友聯署的網上聯署信 * 一個「專制獨裁 毫不榮譽 惡劣榜樣 不可提倡」報 章廣告 * 一場在報章論壇和專欄發生、主要由校友們參與的筆戰 * 一個邀請了新加坡反對黨工人黨黨魁賈惹日南先生(Jeyaretnam) 專程來港擔任主講嘉賓,但請不到當時中大校長李國章的 公開討論會 * 一本《與李光耀較量──新加坡異見者鄧亮洪回憶錄》 * 一些呼籲畢業班同學於李光耀在典禮致辭時,背向典禮 台站立的海報、講解李光耀政權黑暗的小冊子和表態反對 頒授學位予李光耀的貼紙 * 一幅在李光耀領取學位的同時,懸掛在聯合山崖、寫著 「中大蒙羞」的黃色巨型橫額 * 一些在李光耀於學位頒授典禮致辭時,在烽火台播放的 爆杖聲 * 兩位在李光耀於學位頒授典禮致辭時,勇於背向典禮台 站立的同學 * 一些在李光耀於學位頒授典禮致辭完結時,由校方安排 在大會音響設備播放出來的掌聲 * 一個在新加坡備受李光耀政權迫害、多次被李光耀等人 控告誹謗、原為新加坡執業律師、現已流亡澳洲的反對派 人士鄧亮洪,專程來港,在學位典禮當日與李光耀「打對 台」,於烽火台舉行的新書簽名會 * 一大堆由同學張貼在cuhk.forum新聞組的批評,有支持 、有反對、有謾罵,更重要的是,有嚴肅而認真的討論 * 一大堆運動組織者的電郵記錄……  這些東西,反映的是什麼?  背後  這徹徹底底顯示了幹事們的無力。  若沒有校友和老鬼參與討論、邀請相關朋友分享經驗,幹 事們根本不會懂得將當時社會輿論與「頒授學位」扣連、 不會警覺問題的嚴重性、不會了解「亞洲價值」、不明白 什麼是「合法地」打壓人權自由、不會考慮迫校方重申頒 授學位的立場,甚至不知誰是新加坡異見人士……  這亦反映了校友和老鬼們的「利用價值」。  當幹事們對討論議題認識不深,甚至未有能力就問題作出 判斷——就如今次「頒授學位」運動一樣——校友和老鬼 們擔當了「外援」的角色,提供事實基礎給幹事們去了解 、引導幹事們去思考,到最後再對問題作定論。幹事們借 助校友和老鬼作為資源,在校園內捍衛一點點言論的空間 。就以對李光耀的認識為例,幹事們由最初「一問三不知 」,到後期最少可以回答傳媒的提問、在新聞組與同學們 討論、甚至「激辯」,這些進步,的確是建基於校友和老 鬼們的「訓練」。  可能,這已與「以學生會名義發起」及「學生運動」的名 義都有所偏離,但又可以如何?  尾聲  學位頒授典禮過後,電郵組的電郵漸少,討論熱情漸冷, 幹事們沒有太多檢討,亦沒有太多反省。沒有人再討論頒 授學位的準則為何,亦沒有人留意校方再有沒有向權貴貼 金,更沒有人在校園發動群眾更關心校政。這場運動的影 響力尚不算弱,但依然瞬間即逝。不過,可幸的是,這是 少數由學生組織主動「製造」的運動,而不是被傳媒牽著 走;學生組織終於認真地跟進一項非本土事務;引發外地 輿論(包括新加坡和澳洲)對「亞洲價值」的討論;社運 組織中人於這場運動過後,更懂得和樂於利用資訊科技和 互聯網的力量,策劃其他各式各樣的社會運動。這些結果 ,幹事們是始料不及;這場運動泛起的漣漪,比想像中多 。  對香港來說,這場運動總算給董建華政府所鼓吹的「儒家 思想」、「亞洲價值」治港,潑了一盤冷水──它讓人明 白,生活在彼邦花園城市威權下的朋友,如何地快樂和不 快樂。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