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

「烽火台」這個名稱,一般來說,指的是雕塑「門」和「 門」所座落石台。有台就會有觀眾席、有佈景,所以「烽 火台」的(地理)空間,其實不止「門」和「門」其下面 的石台,而是由靜態的、齊整的大學圖書館、祖堯堂、兆 龍樓、中國語言及文化研究所、碧秋樓、文物館、邵逸夫 夫人樓和科學館包圍著的空間。如果這樣理解烽火台的邊 界(被大學中央的重要建築物包圍的空間),就能為中大 學生年來在這個地方曾經對抗中大當局的黑箱作業、官僚 作風,下一個(不完整的)註腳——從地理環境上烽火台 已擺出抗爭的姿態。相比各大樓的靜態和清晰的輪廓,烽 火台顯得更organic、更流動。

或許烽火台歷年來的活動和同學的反應展現了一個趨勢, 反四改三罷課運動出現的千個人頭,與現在幹事會搞的諮 詢會場面的冷清情況的確是兩個面貌,但我們仍要堅執地 指出這個分別嗎?仍要為此作分析嗎?要看「大學生衰落 」的現象,到處都是指標,不用在烽火台看;要分析,從 觀察烽火台的活動也相信片鱗隻爪。

在烽火台上,各人、各方展現了其對話的姿勢、神態,表 現了他們的對話位置和對對話的理解:

1. 95年的大專演出計劃,「平台舞蹈工程」的一個活動 中,「門」被紅布包圍著,一個不發出聲響的行動,只打 算刺激「過路人」的眼睛,領略當中的象徵意義。

2. 某年的四院辯論比賽,辯論員的腔調是響亮而專業的 ,站姿是標準的,題材模稜兩可卻不具爭議性的。而座上 客是辯論隊台下發問員、是辯論隊成員的親朋戚友。

3. danso表演hip-hop,充分利用寬敞的地方,跳一支支 屬於街頭的舞,令到烽火台同時變成舞台和街頭。圍觀者 一圈一圈的,若夾在當中看了2分鐘覺得嘔心,隨時可在躁 動的人群中竄走,無人察覺。

4. 幹事會搞的公安法論壇,民主派、保皇派和學者齊集 ,所以議題的論點齊集,席間出現輕微的爭拗情況。那次 論壇的反應不錯。雖然幹事會貴為烽火台的最常用戶,但 面對此地飄忽的人流相信也有點頭痛。他們似乎以不變應 萬變,統一每次活動的傳單、banner、和嘉賓的風格、類 型。

5. 93年高錕的港事顧問交代會,幾百人聚集在烽火台, 厲害,就這樣,迫令躲在中環的高錕回來面對他們。一位 同學將儲好的尖銳問題刺向他,他答了一些莫名其妙的答 案後,同學正想跟他辯論一番,咪高峰卻已落到另一邊的 人群中了。一問與一答,每個人目睹他在耍太極,但交代 會仍在一問與一答的節奏中結束(哦,也不全算是,尾段 出現了一個小高潮,當時的學生會會長送了一個紙製傳聲 筒給高錕)。人群在高錕桌前的隱形黃線以後守禮地站著 ,謹守古時太廟之禮。

6. 同學自主力量成員在候任校長李國章見面大會中途, 戴上黑箱走到台前演短劇,發言被尷尬地打斷。被打斷的 發言之後繼續。

7. 去年某個晚上有兩個朋友坐在烽火台石級上,談論他 們討厭的歌星。他們等到12時後,整條百萬大道的燈都關 上了後才到那裡坐的。保安員見到黑影,走過去,然後互 相嚇倒對方。兩人的談話依然繼續。 輪到第八,事發地點轉移至維園,對阿婆對住阿伯,阿伯 對住阿婆,鍾庭耀、民主黨在他們的口中出現,在xx和棋 局之間。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