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又有無驗愛滋?——再讀中大近月發表醫學報告

文:melody

 

十一月尾踏入聖誕之前,幾份報章刊登了題為「港男同志近半無驗愛滋」[1]、「不少誤信:一次測試冇事以後都冇事 」[2]的新聞,引述中大發表的研究,發現「只有不足四成受訪的男同志在過去一年內曾接受愛滋病毒測試,並只有約12%曾有不安全性行為的男同志會定期做測試」,令人驟覺香港的男同性戀者仿佛陷身於危險之中而不自知;更令人聯想到男男性交有更大機會傳播愛滋病毒。

人人都會肛交, 點解只研究同志?

報導側重同志的性傾向,有兩個錯誤假設。第一,他們認為男同志性交模式只有肛交,忽略了例如口交、手淫、SM等等方式。第二,傳說中「有更大機會傳播愛滋病毒」的男男性交行為,亦即肛交,其實與性傾向沒有特別大的關係。異性戀與雙性戀人,都有能力肛交,而我們幾乎沒有統計數字,比較不同性傾向的人進行肛交的次數和習慣。於是報告又何以鎖定研究對象在男同志身上?報導說近半男同志沒有做愛滋檢查時,倒過來我們問,又有幾多異性戀人會定期驗愛滋?難道不是應該得出異性戀人因此更高危的結論嗎?

男男真的更易染病?

事實上,感染HIV病毒與愛滋病是兩回事。衛生防護中心數字顯示,09年第三季透過同性性接觸而感染HIV病毒的有44人,的確是比透過異性性接觸感染的28人多出近六成;但是同期感染AIDS 的同性性接觸者只有2人,而異性性接觸傳染AIDS的卻有11人, 是前者的五倍幾。從這堆數字, 我們又哪能一下就說哪一個性傾向會有較大的染病危險?歷史上首次愛滋病大規模爆發,的確發生在男同志群體之間,也許令我們可以接受,男同志的性傾向確實與染病有某程度關係(cor¬relation)。但是隨著科學進步以及安全性行為意識提高,愛滋病可以治療,染病者也能及早發覺,我們是否還要在性傾向上做文章?事實上,任何性別的性行為,只要只不做足安全措施,都有染病的機會。

嚴重漏報 研究報告拾遺!

細看這份由中大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做的報告,我們還可以發現,主持研究項目的劉教授有一項相當重要的發現沒有被報導。研究顯示,男同志的測試體驗(experience),會直接影響男男性接觸者會否在未來回頭再做測試的意向。如果男同志感受到服務提供者對他們有情感支援, 例如表達關心及同情等,在未來六個月「回頭」再做測試的機會會增加一倍。報告更說:「這些被訪者對提供愛滋病病毒測試服務的非政府組織服務人員的態度、服務的方便程度以及是否附加其他性病配套服務的滿意程度等,亦是影響6 個月內預計『回頭測試率』的顯著因素。」這正好回答了報章魯莽的頭條:很少同志會定期做測試?報告卻清楚提出:要男同志更傾向回頭做檢查,關鍵是在政府沒有辦法改善服務,令使用經驗更令人安心舒服。

這篇中大發表的報告本身做得算是小心,不算特別highlight同志的性傾向;但是傳媒的報導, 還是令人覺得男同志危險以及不負責任,而偏偏忽略了你我他都共同的關節:政府要如何提供適當的配套措施。歷史的發展以及積累的誤解,一直使我們對同性戀人產生偏見。醫學報告被視為可靠及權威,更有機會變相助長歧視。希望我們提高警覺,仔細消化我們得到的資訊。

 

中大公共衞生及基層醫學院發表報告: h t t p : / / w w w . m e d . c u h k . e d u . h k / v 7 / D o c / press/2009pdf/091130%20Press%20Re¬lease%20SPHPC_30%20Nov%2009_Eng%20 n%20chi_FIN.pdf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