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圈地運動─ ─ 馬屎埔導賞團後記

文:嘉寶

三個月前,曾蔭權發表施政報告之後出席了香港電台的一個「烽煙」節目,「聆聽」市民訴求。對我來說,印象最深刻莫過於一位女醫生所訴的苦水:她正準備跟任職律師男朋友的結婚,想在港島區置業,無奈樓價太貴,供不起樓來。而煲呔曾卻苦口婆心叫市民買樓要量力而為,可以先買新界較小的樓,然後逐步升級。煲呔曾這句話的潛台詞是先在新界買樓,繼續做騾仔,儲備充足後才好在港島買樓。不過當時曾特首可能「忘記」了自己任內在新界大興土木的政策──「三合一新發展區」(古洞北、粉嶺北及坪輋/打鼓嶺),政府以「公私營合作」之名,容讓地產商來新界北發展。如果女醫生知道了這個工程的模式,她可能會問:「為什麼政府的發展方案可以容許發展商參與,任它們為所欲為建豪宅、建商場,繼而推高周邊的樓宇售價?」

赤裸裸的官商勾結「公私營合作」這個發展概念其實是符合了「小政府」的想法,因為傳統的新市鎮發展模式主要是由政府負責收地工作,而一旦政府用「公私營合作」的名義來發展,收地工作就可以外判給發展商,政府這樣做實在是推卸安置及賠償的責任。於是乎發展商或地主就可自行收地,利用各種手段務求將收地的支出壓到最低,哪怕是透過「有背景」的「艇仔」(替地產商威迫利誘村民離開的中介人)入村收地。若果村民不願意賣地怎麼辦?不打緊,政府可以行使公眾用途的名義迫遷村民,務必為發展商護航,因為發展商建設住宅或商場時將會補地價,那麼庫房收益就可以有進漲。

然則,發展商可以在「三合一新發展區」發售建築項目,大撈油水;政府則收取補地的差價及買賣樓宇釐印費,坐享其成。這就叫「大市場」,這是政府及發展商壟斷的市場。政府在是次發展引進「公私營合作」這抽像含混的概念,在在見証著政府跟商家合謀,將公帑合法轉自地產商的口袋裡,最佳例證莫過於前公務員梁展文現在所「效忠」的新世界公司已在前幾年染指新界北;同時,政府隨時可以用《土地收回條例》以發展為由把私人土地收回成為官地,私人產權毫無保障可言。政府霸王硬上弓,自恃可以用法律來控制土地的運用方式,與地產商跳著忘情探戈,害得新界北的村民叫苦連天。

官商勾結指定動作: 連根拔起

三個星期前,批判地理學會舉辦了「粉嶺北馬屎埔村」導賞團,期間由村民關先生率領參與者觀察馬屎埔村的環境。關先生的寮屋位於村口,他述說寮屋的歷史總是帶著微笑的──由茅屋修葺成木屋,再修葺成寮屋,三代人就此不斷為他們的家流下血汗。幾代人在寮屋外的農地耕作為生,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而每年只需要交特定的租金給地主來獲得地權。以前關生都是靠種穀物為生,可是馬屎埔村對面建了高層住宅,導致日照不足,而不少馬屎埔村的農民都要改種果樹,令他們的收入大大減少。

關生表示,零六年恒基地產開始透過「艇仔」在馬屎埔村購入大量農地,繼而向租住的村民發律師信,要求他們無條件搬走,不作任何賠償。後來社工與區議員接收到大量的投訴,就向地產商交涉,恒基地產才提出「恩恤」賠償,不過所謂的「恩恤」賠償其實是給予村民每平方呎農地「三蚊雞」及每間村屋八至十萬元。不少人都以為有賠償就已經很「合理」,但是去年十二月財經傳媒才報導粉嶺村屋的樓盤「數碼都域」平均呎價3700元,這意味著什麼?地產商藉著政府的「強勢護航」以低價買入農地,再建豪宅獲取暴利。

而即使「恩恤」金提得再高,官賈們可有想過村民需要的真的是賠償嗎?在官員及地產商的眼中,金錢可以換到一個家,可以換到與鄰居的關係,可以換到陪伴著自己的牲畜,但是關生及十多戶的馬屎埔村村民並不同意,他們早已表明不遷不拆,因為馬屎埔村是他們的回憶,是他們生命的座標。青蔥的綠田、赤色的泥土、晶瑩剔透的露水,正是馬屎埔村村民落下的印記。山羊的叫聲、狼犬的吠聲、蟲子的鳴聲,即使多麼的脆弱,都要成為抗議發展商及政府摧毀家園的哀號。這些都是構成新界北農民身份的座標、回憶。新界北的人和物本身並不想跟政府玩這場買賣遊戲,村民的歷史、生活形態並不是為了與你們這班官賈對立而存在,只是你們將村民迫至死角,村民才走出來抗爭。村民的訴求很簡單:不遷不拆!

官賈請好好記著:建起豪宅之前的廢墟

我們一邊圍著馬屎埔村走,總偶爾看到一兩間村屋給拆毀得不成模樣。關生指恒基每次收購了一間村屋,就會將它部份拆毀,在村內四處留下頹亘敗瓦,村民見都慘不忍睹鄰居多年來的心血被地產商的爪牙毀於一旦之餘,更是對居民的故意示威與威脅,讓他們天天都記住自己活在即將遷拆的危機之中。

另外,發展商左手收購土地,右手就對所收購的土地加以利用,例如在農地傾倒石屎,作為貨櫃場之用。在農地旁邊築起幾層高的貨櫃,在下雨天的時候雨水根本無法流走,令農作物會變壞甚至腐化,所以不少新界北的農民都只好放棄耕作。收地、拆屋、填泥、建貨櫃場,這四個層層遞進的動作迫使新界北的村民脫離了伴隨自己一輩子土地。

第一次是悲劇,第二次是鬧劇

這讓我想起在15世紀末葉至19世紀中葉的歐洲盛行的歐洲圈地運動(European enclosure movement)。它是用來描繪西歐新興資產階級及新封建貴族行使暴力來剝奪農民土地的過程,而圈地其實是指他們命令手下用籬笆、柵欄、壕溝把強佔的農民份地和公有地圈佔起來,變成私有的大牧場、大農場,之後喪失土地和家園的農民最後成為一無所有的僱傭勞動者,唯有出賣自己的勞動力。

圈地運動的「典範」國家是我們的前殖民宗主國──英國。18和19世紀,英國議會通過4763項有關圈地的法案,共批准圈佔269萬公頃共耕地和公有地。政府不斷合法化圈地運動當然有其歷史脈絡──當時正是傳統封建社會過渡至資本主義社會的工業革命時代,工業發展展令城市人口急劇增加,同時對農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地主貴族為了生產肉類和糧食以供應城市的需要,除了改善土地的生產能力,同時勾結國家機器令圈地更加暢通無阻,而資產階級則在旁邊高聲附和。最後大部分農民流入城市,成為雇傭工人和產業後備軍,為產業革命提供了廉價勞動力。

以英國的圈地運動來類比當下新界北的「三合一新發展區」發展模式,當然有其不同之處:不論是資產階級的作用,抑或是官商之間的勾結關係。然而兩者相通之處在於政府都向特定的階級傾斜,以破壞性的手段達到佔用資源這目標,同時而「政策」的名號作為辯護自身行為的準則。這跨越半世紀的官商共謀仍然滴水不漏在我城發生:迫使農民脫離了土地,而農民不可以再過自給自足的生活,繼而被迫接受僱傭勞動制。這是雙重的剝削。看著自己的土地被特權階級掠奪,而原先的生產資料(農地)就不得不「拱手讓人」,然後資本家在原先屬於自己的土地上面興建繁華鬧市,而無產者就只可用辛苦所得來的工資購買高昂的商品。這是雙重的掠奪。

歷史不斷在重演,「第一次是悲劇,第二次是鬧劇」,如果我們相信結局不應該是犬儒的話,就得將荒謬的人和事踢出舞台,重新搶奪屬於自己的地方。

延伸閱讀
新界東北新發展區關注組 Photos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photo_search.php?oid=306874081123&view=all
政府發展粉嶺北召諮詢會 (有線)
http://cablenews.i-cable.com/webapps/news_video/index.php?news_id=324058
先斬後奏粉嶺四鄉將夷平村民怒吼 滅村諮詢會冇高官出席 (蘋果日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00124&sec_id=4104&subsec_id=11867&art_id=13658412
村民怒吼滅村諮詢會 (蘋果日報)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cKPqyHRjRw
幕後智囊 專業人…士 80後助抗爭 (蘋果日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00124&sec_id=4104&subsec_id=11867&art_id=13658413

 

 

傳統新市鎮發展模式

私營機構參與計劃

特點

.政府負責大部分的發展土地工作

.推行發展計劃時,在提供公共房屋、

基建及社區設施的時間編排方面,

有明確的依據

.能平衡有序地進行發展

.私人土地業權人可主動提出發展土地

.私營機構能更早獲得土地,進行發展計劃

.代價是沒有明確的依據,任由私營機構所操控

.倡議尊重私人土地業權人的產權

引用法例

.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私人土地

.政府會為此作出補償及提供法定申索程序

.讓政府能選擇性地尊重地產商的產權,

漠視平民百姓的產權

.若村民不肯將土地賣給私營機構,

政府會《土地收回條例》

以發展為由把私人土地收回成為官地,

私人產權毫無保障可言

補償安排

.現行土地政策已訂明有關收回

新界土地的特惠分區補償條文

.為受影響的人士發放特惠補償

津貼及提供法定補償申索

.私人土地業權人獲邀參與推行計劃

.政府宣稱因收地而出現的衝突可以減少

.但補償方面的法定申索程序一字不提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