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星皇后

06至07年天星皇后先後被拆,政府表示兩次清拆的原因均為需進行填海工程以紓緩交通擠塞,但碼頭使用者從未被納入諮詢範圍,真正用家無從反抗,市民亦無法參與規劃。鐘樓以及皇后碼頭對香港歷史固然重要,不少抗爭事件就是在碼頭進行。但更重要的是,碼頭不單是歷史,更是市民日常使用的地方。官員當然看不到人與建築的關係和歷史的價值。因為「地皮=豪宅商場=錢」早就植入了他們腦中。

利東街

當市建局決定將利東街重建後,街坊自發地完成了市區更新方案,表達了居民希望可以樓換樓、舖換舖,並希望市建局可以保留社區網絡,市建局以「不夠專業」為由拒絕。但其後該方案獲得香港規劃師學會頒發銀獎,證明了其專業程度與可行性。之後,市建局表示會採用居民提出的方案,但完全漠視了居民方案所包括的「樓換樓、舖換舖」和容許街坊選擇去留的理念,將社區網絡破壞。雖然如此,卻成功凝聚了一班街坊,成為後來保留社區運動的重要力量。

和昌大押

政府於2007年將和昌大押批予市建局,並斥資一千多萬來修葺。和昌大押變成了一間高級餐廳,外表光鮮企理,但原來的大押卻被迫搬至後街繼續營業,高級的酒吧和餐廳就藉大押這個符號吸引消費。但窮苦百姓又怎會消費得起?想參觀一下「香港文化」?要先得餐廳批准!因為天台是「私人公共空間」,即係有錢幫襯才可以使用。後來餐廳恩准平民於朝十一晚十一時段參觀天台,但上到去只准喝水,不可飲食。沒有錢的人沒有資格談文化!政府的邏輯如是。

順寧道

順寧道。深水埗。舊唐樓。沒有景點,沒有特色。

但這裡卻是重建下個一戰場。表面殘舊的舊樓實質四正實用,是不少未能輪到公屋的基層寓居之處。空溜溜蠱蠱惑市建政策埋下的地雷卻逐日引爆:不清不楚的賠償制度,令業主以為趕走租客可以博自住賠償,結果業主錢沒拿多,租客卻要重覓居所。一轉頭,原址「重建」一幢五十層的豪宅,兼拉扯到附近百物騰貴、地價奔騰、原本居民雞飛狗走換入炒家或者「上車一族」,是為「改善你生活」也。

觀塘裕民坊

這項重建計畫早在1998年提出,至2006年市建局才正式開展,表示將把觀塘打造成綠化率最高的市中心。雖然計畫於2021年才會落成,但從市建局提出的方案可見,綠化區有一半坐落於私人屋苑的平台之上,公眾人士未能享受。而且,觀塘多棵老樹亦因重建而被砍伐。各大地產商亦正以天價收購觀塘地皮,要收回成本,呎價將達八九千元,試問大多住在居屋或唐樓的觀塘街坊又怎會有能力回到觀塘居住?

灣仔街市

建於1937年,建築師採用戰前典型的德國包浩斯(BAUHAUS)的建築風格,其獨特的鋼架結構十分穩固,同時因其歷史價值及建築價值,被列為第三級歷史建築物。自從2009年拆卸街市時發現這獨特的內部結構後,議員及民眾都要求暫停工程,讓學者到工地考察,為建築物進行記錄及研究保育方案,但遭市區重建局拒絕。現今政府一意孤行要進行自己一套的重建計劃,由華人置業及市區重建局共同發展。灣仔街市的後半部被清拆,只保留前半部的外牆、支柱及階梯,發展商華人置業會於建築物上興建尚翹峰二期,拔地而起的新樓盤便能與尚翹峰一期互相推高樓價,讓地產商賺到盤滿砵滿,但卻連累附近的街坊都要捱貴租。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