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avier

Prayer for Bobby 是一齣真實改編的影片,主角Bobby Griffth生於一個保守派基督教家庭之中,一直受到父母的愛護。但自Bobby被哥哥向母親透露了有同性戀取向後,整個家庭的關係變得「破鏡難圓」。母親Mary為「矯正」兒子,用盡辦法:讀聖經、返教會參加核心小組、心理治療等等,但均告無效。而教會中對聖經中有關同性戀的負面詮釋,更一拳拳打在身心疲累的母親心上,甚至更激動地向Bobby說出:「我不要有一個同性戀兒子。」只得20歲的Bobby,最後帶著滿肚的抑鬱、孤獨的感覺,開車到高速公路的橋頭,縱身一躍……

Bobby死後母親傷心不已,身為教徒的她,「兒子死後能否上天堂」成為她首要處理的「身後事」,面對著神職人員一致的看法——同性戀是罪,使Mary陷入了深切的痛苦之中。機緣之下,Mary參加PFLAG(Parents, Families and Friends of Lesbians and Gays)小組,與神職人員對聖經經文以另一角度重新詮譯及思索——其實所謂的「聖經話」,只是人利用自己的意志及喜好對聖經自行加以詮譯,無人有對聖經的絕對詮譯權。藉小組中各同性戀家長的互助,Mary發現以往對Bobby的傷害是如斯的深,卻已無法彌補,唯有藉將畢身精力投入於同志維權事業中,希望更多面對著同樣狀況的家庭能夠得到幫助。

筆者看罷後立刻想起上年「家暴條例」修訂案時,很多宗教團體藉上帝之名在議會內剝奪同志戀人受法律保護的權利。人人生而平等,在法律前每個人的生命都應受到保障,相信無人會反對。但社會上眾多血淋淋的同志戀人家暴案件發生,宗教團體卻以不同的名目嘗試把這群人置於法網保護之外,等同於借法律之手,狠狠地傷害、逼迫同性戀者。

Mary 在推動市議會同志自由日提案時留下名句:「當你們在家中、教堂說出阿門時,想想和記得,有個孩子在傾聽。」不只為巴比的祈禱,我們也不妨想想「當你們利用咒罵同性戀,或利用同性戀作玩笑時,想想和記得,有個人在你旁邊傾聽」。

“Before you echo Amen in your home or place of worship, think and remember. A child is listening.”– Mary Griffith

詳情可瀏覽:
http://www.prayersforbobby.com/
香港DVD發售點:
鑽石山小童群益會,詳情可致電周先生(62213614)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