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大類招生」殺到埋身!社會科學院將於在9月13日(下星期一)商討來年招生是否實行校方提出的統一收生,當中的因由最少可追溯至今年三月。話說當時校方開始向各學院推銷統一收生的方案,要求各學院開始討論、研究統一收生之可能。

諮詢期間,社會科學院建議「各系交出20%學額予學院大類招生,其餘學額由學系自行收生」的折衷方案,並已獲faculty board 通過,所以在未推翻前是一個有效力的方案。直到九月開課,校方突然指要重新考慮,表示社科院若不接受統一收生,可能會面臨資源削減的「懲罰」。雖然現時所知不多,但鑑於形勢緊急,《中大學生報》先就此作簡短報導,讓同學掌握事態的最新發展。

「大類招生」(Broad based Admission)搞乜東東?

文:陳昌明

「大類招生」就是將現行以學系為本改為以學院為本的收生制度。新制入學的同學入讀的第一年不設主修,改為選修既定學院內不同科目,其後才會選定主修學科,情況或許會像其他大學如港大文學院或理學院一樣。校方認為「大類招生」可令三三四學制下、比現在早一年讀大學的同學,在了解清楚自己的志趣才選定主修。由於今次有可能將中大的學系結構大幅重組,學生報必須把幾點需要正視的問題寫出。

學院為本有問題

校方所講「大類招生」不同於「統一 收生」的地方,在於學系尚可個別招生。但問題是學院的規限,往 往並不合理。以社會科學院為例,建築學院與心理學系雖然都屬社會科學院,但兩者內容和研究方法都相去甚遠。又如隸屬理學院的數學系,也與生物、物理大有不同。而人類學系和歷史系是否應隸屬文 學院亦有可議之處。可見,按現行的學院的構成,根本沒有充足的學術理由推行這種招生。即使某些學院有此需要,也不應全中大一刀切進行。

你個系,就快無喇!

至於第二年報選主修時,各學系是否擁有固定名額亦是關鍵。在沒有固定名額 的情況下,倘 若某系只有少量人數選讀,資源勢必大減,因為現時學系資源分配多寡是按學系人數而定。許多中大的學系是在香港少見 的,例如人類學、文化研究等,也可能會被扼殺。同時,學生人數 時 多時少,亦會影響該系的文化和傳統,歸屬感只會比現在薄弱。許多系會的會章都聲稱會團結同學,謀求福利,但到了那個時候,恐怕連稱之為系的實體也沒有了。校友不但失去了與母校聯繫的一重要誘因,許多歷史悠久的學系,在捐款或運作上,亦會失去許多幫助。

不如搞好轉系同放寬主修學分要求仲好啦!

另外,無論「大類招生」或是「統一收生」,都有一個假定:新同學會對自己志趣不大清楚。這些人當然大有人在,但現行制度下,何嘗不是這樣。只是,將招生局限在學院中,並沒有促進跨學院的涉獵,降低轉系的門檻和更彈性的學分要求,比「大類招生」更能幫助同學找到真正志趣。何況,如果 「大類招生」是更理想的話,那麼同樣邏輯,將整個中大都作統一收生(猶如美國的大學),更能讓同學清楚自己的志趣。只是,無論在下的中大統一收生狂想還是校方的學院大類招生,都是欠缺最實質的細節。

白痴!這不是同學的志趣推動了什麼什麼

最近,定奪本港大專院校資源的教資 會,要求各院校上交7.5%的資助學額,以供教資會重新分配。然後,各院校又會各出其 謀,以不同的計劃爭奪這些資源。同時,醫科及社工等學科又豁免上交,勢必令競爭力低的學系面臨大幅削減學額。

不能諱言,雖然中大校方聲稱各學院 自行決定「大類招生」,但礙於這些不必明言的經濟脅逼,到底會有多自由?我們不能忽視,整個香港的社會結構出現了問題,令我們漸漸認為,連大學這種傳承知識、堅守道德理想的地方,也要以無人性的市場來決定學科的價值。何況,這次「大類招生」本身的意圖也有「只要沒有同學選擇某系,某系則沒有價值」的市場主義的影子。大學不必以學術為先,香港中文大學當真開風氣之先了!

這裡不必平衡,只須堅守

回顧沈校長在上任時,在網誌申明「提倡理念、高舉道德,往往與今天的市場價值、競爭排名背道而馳。大學的校長,就需要在這張力之間找出平衡。」其實,價格與價值,不單有分別,有時更是魚與熊掌的關係。

來源:
http://news.sina.com.hk/cgi-bin/nw/show.cgi/32/1/1/1847642/1.html
會讓學生報考指定學院,第一年先修定基礎課程,第二年才選擇主修學院中的學系。

大類招生FAQ

1)「大類招生」同統一收生有甚麼差別?

統一收生指學院的所有學系均須撥出所有學額,以學院作單位收生。而據校方的說法,選擇採納「大類招生」的 學院的一些學科可繼續個別招生。然而,校方至今仍未正式公佈各學系須上繳多少學額作「大類招生」。事實上,如上繳的比例較高,則效果與統一收生無異。另外,所謂「一些學科」是什麼,如何判定哪些學系能否繼續個別招生,亦無從知曉。據本報了解,校方要求社會科學院撥 出所有學額作「大類招生」,而明顯地,這跟統一收生是一樣的。

2)學院可以自決?

雖然校方美其名統一收生與否由學系自決,但據悉常務副校長華雲生曾多次向社會科學院教授表示,香港大學教 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要求各院校統一收生,拒絕統一收生的的學院的教學資源可能被削減。

3)所有學院都要進行統一收生?

法學院、醫學院、商學院三個學院相信均會被豁免,無需轉為「大類收生」。今年四月一度傳出「統一收生制度勢在必行」的文學院,在音樂系、藝術系同學相繼抗議後,如今亦不會進行統一收生。校方亦從未就學院需進行統一收生與否下一個準則。

4)統一收生是否可以讓同學有更多的選科自由?

在校方於去年收緊轉系的門檻到每個學系只可有5%的轉系限額前,中大其實對比其他的大學已經比較易轉科,每年有大量的同學轉系亦是中大的一大特色之一。所以期望統一收生能大大提升同學的選科自由實在不切實際,至少統一收生根本無助同學跨學院轉系。

5)統一收生後,第二年各學系會否有學額限制?

中大校方未有資料提供。如果各科設有固定學額,則只把入學時的競爭延遲至第二年發生。而且大部份夠成績入 學的同學可能以同一科為目標,當中成績較差的反而被迫主修自己興趣不大的科目。如果各科不設固定學額,同學很有可能會一窩蜂進入一兩 個學科,令其他學系收生不足,從而被陰乾。

6)學系可以自主收生嗎?

社科院曾經提出過一個「雙軌」方案,在JUPAS現 有的以學系為主的收生模式以外,再另闢一個學院收生的選擇(如「綜合社會科學」)。然而,華雲生常務副校長在發予學生會會長的信中則指,這個方案並不符合教資會所提出的統一收生要求 而予以否決。由此可見,校方計劃的統一收生方案中,學系能自主收生的機會很微。最後只能無視學科的差異,單靠成績收生。

7) 如果某些學系收生人數不足,資源會否被削減?

資源的分配主要按人頭決定,收幾多人就有多少資源。如果不設固定學額,大量同學集中報 讀某一兩個學科,某些冷門學系就會因收生人數不足而被削減資源,甚至面臨殺系危機。

8 ) 系會是否會消失?

如果學系還未被殺,系會仍會存在。但在統一收生下,修讀該系的同學心目中未必想讀該系,對該系的歸屬感自然不高。若然對該系有歸屬感的同學不多,最後系會很可能無人承傳,名存實亡。

*因資料出錯,本章曾於2010年9月9日5.41pm作出更正。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