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一豆,社科研究生。失其南山,唯耕於紙筆;督信天靈靈地靈靈,文字有靈。

 

執筆之日(9月25日),iPhone 4終於在中國正式開賣,這次比起在歐美的首發只遲了三個月,可見蘋果產品在歐美與中國的發售時差正在縮小,與此同時,附著於蘋果產品的水貨市場也相應萎縮。

此前,iPhone 4在中美之間繞了一個生產與銷售的怪圈。富士康是iPhone唯一的生產商─更準確來講,是唯一的組裝代工生產者,每天有將近十四萬部iPhone 4由富士康深圳的廠房分送到海外,可是,國內的消費者明明近在咫尺,卻無法買到一台行貨iPhone 4。這種國際分批銷售手法下,潮物以罕為矜貴,買不到當然就更要買了,於是造就蘋果水貨市場的興旺。以美國為例,一部iPhone 4售價約600美元,一轉手即可以750美元賣給水貨店,然後經海空二途返回到中國,被炒賣到八千至一萬二人民幣仍供不應求,甚至連「有鎖版」(未解碼,不能用的)亦不乏人問津。

這條繞著地球轉一圈的數學題是這樣的︰一部iPhone 4,採購自韓、美、德、日等國的材料成本約為187.51美元,集中到中國以超低廉的勞動力組裝只需6.54美元,把製成品運往美國即自動升值至600美元,經黑市重返中國則價錢再升一倍。只是這個不斷增值的遊戲,僅於銷售一端膨脹,而位於生產前線的工人,則絲毫不曾受惠。兩者差異之巨可見於,黏附在銷售的一端,美國水客花數小時轉賣兩部智能手機所得的利潤,已超過一個富士康工人超時加班下的月薪。

如今,iPhone 4正式在中國發售,從深圳直接出貨當然將大幅減低運輸費用,而更重要是,打擊水貨市場,正所謂中國市場這麼大,怎能容許肥水流別人田。且看上海蘋果旗艦店的定價,16G iPhone 4淨機價仍賣4999人民幣,比起大幅跌價的水貨稍便宜,但比美國的銷售價卻仍是貴一點。的確,若非深諳精打細算之術,iPhone的毛利率又怎可能高達200%,而同時代工廠的毛利卻只有僅2%。

只是,蘋果的尖刻算盤隱於富士康粗暴的軍事管理背後,彷彿雙手不沾半滴血汗,繼續以先行者的進步姿態,向與日俱增的信眾推銷一個改變世界的夢。可不,才剛寫著,新聞就報導,蘋果自推出第一代iPhone以來,股價翻了兩番,如今市值已晉身全球第二。富士康員工跳樓死亡與重傷?Oh,I’m sorry to hear that.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