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椅子上,坐著崩潰的
我。帶著混亂的
思緒。狂風掃落葉的
想像著
那混亂的都市
       --得(劉得信)
出乎意料的凌晨
離開床
發一個充實的夢
       --Susanna(林紀善)
開心的天空放晴
收起陰霾
沒有比這更直接的方法
拿出風筒
蒸發不快
       --Oceany(陳喜洋)

 

活動設計、文:洪曉嫻

現代詩吸引之處,某程度上在於當中字詞躍動的跨度,隱喻的製造和意象的經營。我以為少年時代就應當寫詩,遇上多個老師也說好趁青春寫詩,長得愈大後就愈難寫詩。學生報今年的迎新營籌委挪空一節時間進行文學活動,我說不如來玩簡單即興的詩歌練習吧。

活動的設計非常簡單,我先問在場的會眾對於這幾天迎新營的感覺,讓他們以兩組形容詞概括,又再問營內什麼事/物印象最深刻,也請他們寫下兩組名詞。然後將這些詞語收集回來,每位同學隨機抽取兩個名詞和形容詞(不可交換的哦)。他們要以手上的詞語寫一首五行內的短詩,由於字詞千奇百怪,當中有不少不幸的同學痛苦怪叫。

詩寫完之後每位同學輪流出來把同學的詩讀出,當中不乏佳篇,唯篇幅有限,僅抽取幾首淺析。劉得信的作品斷句分明有趣,「孤獨的椅子上,坐著崩潰的/我。帶著混亂的/思緒。狂風掃落葉的/想像著/那混亂的都市」,詩人刻意在賓語前斷句,以強調「我」的崩潰、「思緒」的混亂,我猜得信平日也是寫詩讀詩之人,這種斷句方法斷不是隨手亂寫,「思緒」、「想像」以至城市回歸到核心──「我」的孤獨,這種斷句方法強調「我」的主體,短短四五句也看出詩人的細心經營。林紀善的創作也是充滿張力,「出乎意料的凌晨/離開床/發一個充實的夢」詩眼落在「夢」,一般我們不會用充實來形容夢,因為夢在常識裡總是虛幻的、迷離的,兩者並置就顛覆了我們原本對「夢」和「充實」的理解,卻不影響閱讀,張力由是產生。

紀善和得信所抽到的詞語組合相對合理(椅子上、崩潰、混亂的、都市/出乎意料、凌晨、床、充實的),抽到「開心的、直接的、風筒、天空」的陳喜洋算是「不幸」,風筒怎樣也與「直接的」/「開心的」無關,詩人這樣處理:「開心的天空放晴/收起陰霾/沒有比這更直接的方法/拿出風筒/蒸發不快」先以擬人法將放晴的天空加入感情色彩,而舊有的陰霾如何排解呢?用風筒蒸發!全詩不見喻詞,但詩人將「不快」暗喻成「濕髮」,用風筒吹乾以後就乾爽快樂了。隱喻的手法運用熟練,沒有突兀之感,也不失為一好作品。

字詞的聯想練習看似網上的Poetry machine,玩味甚重創作過程也有趣,就是欠缺堅實的訓練,令詩歌流於遊戲而不可深化。而實際上,通過字詞的跳動,限制語言的使用,聯想的跨度,是為了展開一個與日常迴異的語言經驗。兩小時的詩歌練習固然不可以創造出詩人,反而是希望通過詩歌練習,讓同學試著將日常的語言重組、營造詩歌裡的張力。除了重新品味語言之外,也希望得以鼓勵同學接觸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