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子僑

《開往家鄉的列車》/導演、采訪、拍攝:艾曉明/剪輯:胡傑、 艾曉明
2009/中國/62分鐘/普通話/中英文字幕

中國人重視新年,一年一度的春運,廣州火車站總是人滿為患。2008年初的雪災,令中國東南部的陸路交通完全癱瘓,可是火車站裡外仍然擠滿了急著回鄉過年的人。這個新年,他們當中很多人已經等了一年,因為這是一年之中,他們唯一能夠回家的日子,也是工廠最不需要他們的日子。

在這樣的小背景底下,《開往家鄉的列車》記述了圍繞著廣州火車站裡外發生的不同的人和事。不過,究竟這些人和事有甚麼特別之處呢?在正式開場前的一首歌,或可以給我們一點提示:

飄泊在這個城市裡
一年四季
陽光裡的花園
離我們很近又很遠
沒有人想知道我們的故事
也沒有人會記得我們的愛情
這樣的城市很冷
我想回家

從片中我們不難從他們知道可以回家的興奮,或回不了家的反應,感受到他們那離鄉別井,長年在外工作的飄泊的心情。不過,片中是如何表現這種「飄泊」的呢?而我們又可以如何理解這種「飄泊」呢?

逐漸形成的「飄泊」

片中沒有主角,每個人都只輕輕帶過,故事的焦點經常轉移,沒有集中在任何一個人身上。焦點的不斷轉移,無處可停,正正表現了那種飄泊的感覺。沒有集中在任何一個人身上,正是因為這種飄泊的心情,並不是某個人的,而是一群人的。另一方面,焦點經常轉移也會令我們無法在片中找到故事的重心,這情況就好比每天生活在城市裡,故事都在這裡發生,然而心中最在意的卻不在這裡,一如片子開始時唱的歌──

想起那一年 我離開故鄉
離開生我養我的村莊
今夜夢裡面 我回到故鄉
回到我親愛的姑娘的身旁

片中飄泊的感覺,大概便是這樣子,從這個人說話到那個人說話的轉移之間,漸漸形成的。

尋找「飄泊」之旅

突如其來的雪災,癱瘓了本已負荷不堪的鐵路系統,成千上萬急著回家過年的民眾被逼滯留。份外強烈的飄泊感,仿似皆因雪災而起。事實上,雪災令鐵路不能使用,致使大量「旅客」滯留在火車站,也是很合理的事,正如外國每逢暴風雪,機場總有大批旅客滯留一樣。

不過,導演似乎並不滿足於這種「合理」,片中刻意安排「鐵路部門安排失當」、「政府媒體發佈訊息不準確」等人為因素穿插其中,可說是試圖為這次春運的混亂補充一些雪災以外的理由和解釋。

這些補充的重要在於,當我們懷疑,雪災不能解釋一切(當然它能解釋部分)的時候,我們才有可能思考問題背後的更多問題,成因以外的更多成因。比如說不能避免的雪災外,還有甚麼原因令這些人不能走?當我們想為甚麼他們不能走的時候,也許我們又需要思考他們為甚麼要走?為甚麼他們不能留下?譬如接他們的家人到城市裡生活;甚至再遠一點的問題:一年前,為甚麼他們要離開家鄉,離開生我養我的村莊……

實實在在的「飄泊」

也許我們永遠無法100%明白他們那種飄泊的心情,但假如我們願意接近的話,便得考慮這種感覺從何而來。因為即使是感覺,也有生成它的環境,尤其是當這感覺已不只是某個人的感覺的時候。了解他們正在,以及曾經面對的問題和處境,我們才更有可能把捉,以至於明白那種一點也不貼身的「飄泊」。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