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沙田柚

阿寶近日連同其他運動員在立法會表態支持申辦亞運會,甚至在報章(註1)以「以遠大視野推動體育」為題撰文支持申亞。看罷,不禁令我的心冷了一截。

運動員不談運動?
有此反應不單是因為我喜愛的運動員支持一些我不喜歡的政策,更主要的是文章中反映出的思維令人十分不安。阿寶在文章開首就表示「不願意出席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舉辦的聽證會」,因為「運動員的舞台應是在運動場」,之後阿寶更說「不希望把運動員的身分政治化」。可是如果參與運動最多的運動員也不就體育發展及政策表達意見,誰又能為我們制定合適的體育政策?

請不要將體育割離公共事務
接下來阿寶指「我萬分不願意看到這議題成為政黨、議員的政治工具,把奧林匹克精神與選票拉上關係,把它與其他政治議題混為一談,把它說成與社福扶貧爭逐資源。」問題是當我們的政府常常自稱財政緊絀、要量入為出時,花費達六十億元的亞運怎能不跟別的社會需要爭逐資源,亞運怎會不是公共事務?

支援運動員比申亞更重要
早前在一個「休閒之外--香港單車政策可以怎樣?」的講座中,前港隊成員何兆麟曾提到香港可以供他們訓練的地方十分少。這些難道不是更應該花錢的地方嗎?這些情況,要特地回內地練習的阿寶不會不知道的。如果真的如阿寶所言要推廣「體育精神」,輔助精英運動員,政府要做的是興建更多訓練場地、加強培訓和支援運動員,而不是舉辦亞運。於是我們可以質疑,那為什麼別的體育政策/資源阿寶不高調爭取,如今反而高調支持政府申亞呢?

唔撐無水喉?
也許正如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所說,如果不是透過主辦大型運動比賽,體育設施可能再等許多年都無法建起來。於是我們看到「不想政治化」的阿寶最後都上了立法會,甚至要在報章撰文。阿寶文章的一句「即使申辦不成功,這筆預算相信亦未必一定會放在扶貧等事宜方面。」其實透露著他對政府政策濃濃的、揮之不去的無力感,認定了政府的政策我們始終無力左右。最後我們明白原來這些標誌著永不言敗的運動員在政治參與方面,其實早早認命,演繹著香港人骨子裡最突出的犬儒香港精神。

註1:星島日報,2010年11月30日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