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箱(1)

文:_你__!落莊喇!

今年學生會選舉期間流傳的匿名信,某程度反映了一些同學對學生會的看法及不滿。幹事會和報社最終仍分別以2488及2484張信任票成功當選。只想在選舉落幕之際,讓我們反思一下,究竟叫同學不投票是怎樣的一件事?

唔投票等於無公民意識?

中大學生會候選內閣要當選,除了信任票要多於不信任票,合法票數還須達法定票數——即要有六分一中大本科生投票。匿名信的作者正是希望利用這條規則,令候選內閣不能當選。不少同學批評該信鼓動同學不投票,是叫同學不盡「公民責任」。然而,不投票是否總是錯的?投了票又是否等於盡了公民責任?這種不問選舉具體操作為何、盲信「投票萬能」的看法,其實很片面。在很多情況下,如在一個明顯不公平、有舞弊的選舉裡面,「不投票」是一個合理的做法。因為就算是「反對」票,也代表著對選舉制度的認可。這樣的「反對」票只會作為共犯,加添不公平選舉的合法性。

如今,匿名信幕後推手的目標赤裸示人:他們反對候選內閣,卻又不是呼籲同學投反對票,而是叫人不投票。信中沒有指出中大學生會選舉有問題,卻羅列了一堆似是而非的指控,就叫人杯葛投票。反對學生會不是不可,只是匿名信用的是一種低劣的手段:它不是嘗試說服同學更好的學生會應該是怎樣的,而是以「沒有學生會」為目標;它從來就沒有打算跟候選內閣就校政及社會議題的看法進行對碰。再說,以「杯葛投票」拉倒學生會,也算不上是好策略,因為學生會還有8000位未投票的同學可以動員。反而,匿名信如能對學生會一貫做法、理念提出確切的批評,則有望叫部份投票常客轉投反對票。

沒有學生會,中大沒希望?

不論是呼籲杯葛投票的同學,還是批評杯葛者無「公民意識」的同學,似乎都有一樣共通點:他們都把投票放到一個很重要的位置。有候選內閣成員甚至於facebook流傳「沒有學生會,校政只會混亂一片;沒有學生會,你的意見絕不能上達至校方耳中」等字句,彷彿「同學」和「校方」是處於割裂的兩個世界,同學反映意見的唯一一道光線、唯一一絲希望就是學生會。同學對校政的參與就只有一年一度的投票,平日則不需理會學生會的一堆「垃圾郵件」。

其實要表達對學生會的不滿,要改變幹事會,也不是想像中那麼困難的。投票固然是其中一種方法,但更重要的是一年裡其餘364日的參與。平日參與校政、學生會事務的具體方法有很多,簡單有如寫在民主牆上、投稿至學生報、甚至走進學生會會室,直接跟幹事對話——如此真正的溝通,絕非一紙選票所能替代。

有心影響校政的同學留意了,在4月結束前,大家有兩個機會坐進一些「有利位置」。其一是書院委任的代表會成員。想長期監察學生會行政的同學可以透過書院學生會委任,成為中大代表會的成員。其二是校方各行政架構裡的委員會委員。同學可以透過中大學生會委任,坐進校方不同部門的委員會,參與如校巴、校園環境、圖書館等相關決策的制定。這些委員直接代表全中大學生,他們可以知道一些連學生會也不知道的事,有的委員在某程度上甚至比學生會幹事有更高的權力。

投了票也不代表有公民意識,單問大家看過多少頁政綱,相信大家都心照吧。學生會無論怎樣走下去,都需要同學遠超過印章和選票的參與。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