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辦?

我們的出路,可以是仿傚跟隨、可以是特立獨行。但不應只是搖頭嘆息。

與內地農民工面對的城鄉差別不同,也沒有發生維權律師的遭遇,在相對自由的香港,我們觀看著內地人民嘗試找尋生存的出路──透過工運,或是網絡組織反抗,以期得到當權者的回應。

再反觀本地社運人士投放在居民運動或是藝術抗爭各方面的努力,不論是60後、80後,還是藝術公民都嘗試將其累積的思言付諸行動,而他們的抗爭經驗亦證明香港存在很多或大或小的社會問題。

他們和你們/我們其實一樣,也只不過是一個個平凡的人。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真知即所以為行。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王陽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荊棘滿途的中國工運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資料:蕭裕均、陳秉蘭(勞動力)
整理:Siu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工業生產在世界上變得越來越重要。縱使我們可以質疑所謂「世界工廠」的誇張說法,但不能否認的是中國在全球生產鏈上扮演著重要角色。光看看中國出口的數字,WTO的數據指出2009年間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出口經濟體,她佔全球出口總數接近10%,而當中出口最多的便是低技術工業的製成品。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製造業高速發展,帶來一股又一股無產階級化的浪潮。城市出現越來越多的農民工,他們沒有資產,他們只有勞動力可以出售,他們人數已經超過二億。這二億農民工再加上本地的城市工人,今天站在中國大陸的工人超過三億。

三億,三億是甚麼數字?試想想,有一天三億工人能夠成功組織起來,他們的反抗不僅意味著中國資本家的滅亡,而是整個全球資本主義體系的中斷!要是中國工人能夠罷工以癱瘓中國的生產,那隨之中斷的產品、原材料供應也會波及其他依靠中國工業供應的國家,這將會是全球的資本主義生產模式的停頓。這三億工人的力量,足以顛覆全世界!

問題是,當前中國大陸工運的處境並不樂觀,我們見到自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工運都是零散、無序的。就算在上年最矚目的本田罷工以後的確帶動了中國大陸整個月的罷工浪潮,但說穿了這些罷工潮不過是一大堆個別性罷工的集合,它們並無有系統地組織起來,更談不上一些跨地區、跨行業的連結。

為甚麼工運仍然零散?

要解釋中國工運為何那麼雜亂無章,主要原因是,在強大的國家監控作為背景之下,工人們的抵抗大多都只能從法律層面入手,這種抵抗很多時候都只是防衛性及個人性的,它不能提升至為了整個階級的長遠利益,故難以建立一種集體的階級意識。

眾所周知,中國政府並不允許工人自發組織工會,同時工人在法律上亦沒有集體談判權、罷工權。幾年前內地政府開始推行一種名義上的「集體協商」制度,但這一種由中共政府推廣的協商當然是無用的。先旨聲明,中國有一個「全國總工會」,可是它從一開始就是共產黨的橡皮圖章。另外,工廠工會代表並非民選而成,它很多時候是由資方委派代表組成的,可想而知,工人根本沒有發聲的渠道。在總工會及工廠工會都是受他人擺佈時,工人是否能夠真正地與資方「協商」?這一點是很值得質疑的。

在共產黨高度監控底下,唯一能夠安全地爭取的便是法律權利,這亦即是普遍叫作勞工維權的工作。勞工維權是通過司法手段,援助那些需要急切幫助的勞工,譬如是長期被拖欠工資、因工傷而未得到應有賠償、遭受無理解僱的工人等等,當中針對的主要是提升勞工的法律意識,以及要求中國政府改善執行法律的效力。

但是,由保障法律權利而引起的一連串勞權活動,很可能會導向一種僅僅是以權利為基礎的抵抗。先不論法律的缺陷以及執法的成效,只論以法律為基礎的抵抗。這種抵抗很多時候都是消極的,因為它是為了防衛自身的「權利」,這種防衛是以法律框架為依歸的,它很容易地將焦點僅僅轉移到法律層面上,一但滿足了法律層面,反抗就煙消雲散。

整個局面是僵固的,因為在法律以外的抵抗會輕易被國家鎮壓,而守在法律框架以內的抵抗多是防衛,並不進取。同時,僅僅停留在防衛性的反抗將有可能引致問題個人化,譬如處理工傷賠償的勞權事件便是其中一例。

那麼,中國工運是不是沒有希望呢?

再由本田說起

在上年佛山本田車廠罷工發生以後,很多人都將之視作中國工運的新開始。由2010年5月17日開始的工潮持續接近三個禮拜,最終在勞資政府三方協商以後,廠方同意在現有工資上增加33%。罷工以工人的勝利結束。

本田罷工的象徵意義主要有兩點。第一,本田罷工是以原有工資提升80%為要求的,大大超越了勞動合同法所保障的法定最低工資,這不再是以權利為基礎的反抗,工人不是要求保障權利,而是以保障工人利益為基礎,這是比以往更進步的一點。

第二,本田罷工是歷來罷工中首次由工人自發要求成立獨立工會,重整原有由資方主宰的工廠工會,要求工會組織權。這一舉動意味著工人要主動地反抗資方的宰制,不再停留在防衛姿態!此舉繼而影響到後來罷工潮的工人們同樣要求成立獨立工會!(註一)

的確,本田罷工掀起了5月到7月的一連串同類行業的罷工潮。在5至7月間,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共20多家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企業出現了罷工。同時,中國大陸在本田罷工以後亦有一股罷工之勢,浪潮波及廣東、江蘇、江西、上海、天津等地。

即使本田罷工是劃時代的,但我們仍不能過份高估本田罷工的效果。在本田以後的確催生了一連串同行業罷工,但整個汽車業界的工人聯繫仍是薄弱的,同時在不同工廠之間的罷工亦未能串連成作為一個「汽車業」集體的聯合陣線,工人的集體階級意識仍然未能產生。

更何況,本田罷工比較特別。本田車廠負責的是汽車的傳輸系統,工人們大多都有大專學歷以上,他們都是高技術工人。就此情況來說,廠方很難在同一時間之內找到同樣高技術的工人取締原先的罷工工人。再加上本田採用的Just In Time生產模式,要求汽車生產線上的各部門迅速配合,要是生產線的其中一環停頓,那麼整條生產線亦要停頓。這也就是為何資方會那麼迅速地滿足工人訴求的原因。要是情況產生在一些低技術、輕工業工廠的話,那麼結果便不同了。

工運的未來

中國的工運仍然處於一個萌芽的階段,如果說本田罷工便是中國工運的曙光,那就未免言之過早了。

我們不應忘記,上年深圳富士康跳樓事件以後,郭台銘總裁在不久以後便嚷著要把工廠遷到內陸,使增加工資100%這一舉動幾乎變成了一個笑話。我們可以見到大資本的力量仍然龐大,只要搬遷成本便宜、利潤得到保證,那麼他說遷便遷,走便走,工人幾乎沒有說話的餘地。

現在中國大陸的工運狀況仍不樂觀,工人無論對資方、政府的恐懼仍然強烈。在國家機器的高度監察之下,共產黨對工人的一舉一動也是瞭如指掌的,工人不能私自組織工會,工人的力量是很薄弱的。

現在的問題在於如何提升工人們的階級意識,讓工人了解自己與其他工人是緊密扣連在一起。我們可以想像,超過三億工人的罷工會是甚麼光景?有甚麼國家機器可以阻擋如此龐大的工人力量?在工人力量集結之時,要向工人妥協的不只是中國的資本家,而是全世界的資本主義體系!因此,中國工人的階級覺醒是極端地重要的,因為只有中國工人了解自己與其他工人有著共同利益,了解自己與其他工人是一個群體,那麼中國在未來才會產生更大規模的工運,中國的工運才有更大希望。

或者,我們不用如此灰心。回過頭來,面對香港的情況,我們不是有更大的活動空間嗎?在香港,誰又敢像本田工人那般要求增加工資80%?內地工人面對如此困局都站了出來,我們呢?

註一)在現行《工會法》之下,所謂「成立獨立工會」並不準確,因為實情是本田工人要求「重整工會」,只要共產黨及資方將工會交還給工人就可以了。

參考資料︰
〈中國工人運動觀察報告2009-2010〉,《中國勞工通訊》,來自http://www.clb.org.hk/chi/node/1302470
〈2009年《勞動合同法》實施情況研究撮要〉,勞動力,來自http://www.workerempowerment.org/zh/newsletter/18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