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銘,肥仔一名,剛去完奧地利交換。選擇去奧地利交流原因之一,是希望能夠踏足一世紀以前工人運動最興盛的土地。相信在有生之年,象徵共產黨的紅旗會再次在世界各地飄揚,最重要的是,那面旗幟是由工人階級高舉的。

鐵幕倒下是開始還是終結?

在九十年代以來, 德文出現了一個詞彙, 叫Ostalgie。是由Nostalgia,和Ost(即東面的意思)兩個詞根組成。顧名思義,就是指對東面的一份鄉愁,所謂的東面,是指鐵幕以東一帶的共產主義集團。

提起蘇聯庇蔭下的東歐集團,不少歷史情節皆在我們的腦海湧現:因著權鬥而來的莫斯科大審判、蘇聯官僚的軍事鎮壓、像《竊聽者》呈現的監控社會……那麼你會問,為何東歐(甚至是歐洲)的人民還會思念這個政權?

要解答對東歐集團的鄉愁,或許用黑色喜劇《Goodbye! Lenin》是最適合不過。電影講述女主角作為一名忠心的東德黨員,在柏林圍牆倒下前夕,看見二十出頭的兒子因參與反政府示威,自然受不著刺激而昏倒了。而當母親在數個月後甦醒過來時,東西德已經統一。兒子為免母親再受打擊,唯一的辦法就是塑造一個無法挽回的共產主義社會環境──讓母親繼續在資本主義社會毫無價值的黨務、編織故事去掩蓋可口可樂早已在東德開發了市場的事實、大派銀彈給小學生要他們為母親唱共產主義的歌謠、禁止姐姐及男朋友說自己是在快餐店打工。

戲中呈現的社會環境鉅變,無疑印證了產生Ostalgie 的物質基礎。東歐變天前後,不少國家企業都被前共產官僚私有化,西方資本同時大舉侵佔新的東歐市場,需要大量能適應新市場的勞動大軍去給資本剝削。面對著汰弱留強的勞動市場,大量上了年紀的工人就被視為老弱殘兵,他們不能再祈盼國家會像以前一樣會安排一份工作給你。與此同時,新政府也慢慢撤出醫療教育退休等社會保障領域,實行用者自負原則。換言之,鐵幕倒下,其實象徵著對工人力量的又一次挫敗。

有說鐵幕倒下後,意識形態經的論爭已經終結,共產主義這個幽靈就從此被封印,鐮刀和鎚仔也成為不少東歐國家的禁忌。但眼見冷戰後一幕幕緊接而來的金融風暴,我們是否要重新思考出路的問題?填補上東歐變天的一點空白,我當然不是要落入Gone are the old days 的結論,更不是要全盤肯定東歐體系,而是想在資本主義鋪天蓋地的情況下,藉此打開在蘇聯時期的共產主義實踐的一點線索,從而檢視日後的革命圖像。譬如說,假若我們不認同官僚層篡奪了蘇維埃國家和經濟管理權的話,如何可以避免這種情況?在工人國家裡面,權力中央化和權力下放之間又如何取得平衡?史太林提倡的「一國社會主義論」又有何缺陷和可取的地方?反對蘇聯時期的體制,為何就跟私有化生產工具劃上等號?以上的問題,我自己也沒有很確切的答案,但我想絕不是以共產主義=獨裁如此簡單的因果關係,就可將背後應有的討論完全烟消瓦解。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