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蕭

選擇佔領華爾街,本來就是一種對抗美帝金融霸權的象徵。

廢話不說,今天佔領華爾街的美國群眾的憤怒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我們亦必須再次審視自08年金融海嘯以來美國金融制度的變化,才能理解他們作為99%對1%資本家的憤怒。

金融海嘯以後

眾所周知,08年在美國由次按危機引爆的金融海嘯波及全球。一時之間,世界貿易量、工業生產量、金融產品價值等等經濟指數都跌得讓人震驚﹙除了各國的債務不斷攀升以外﹚。

在美國本土,08年9月14日雷曼兄弟破產,接著政府提出以七千億美元救市(bailout)的計劃。幾經波折,計劃終於在國會通過,結果就是美國政府大幅注資引發次按危機的兩個元兇——房利美及房貸美,以及一眾受金融海嘯打擊的企業及銀行。簡單地說,這個計劃犧牲了勞動大眾的血汗錢來救援那些必須對金融海嘯付上最大責任的貪婪資本家。

整體上,由08年開始直至09年奧巴馬上任為止,美國政府除了不斷注資各大企業以外,就只有靠聯儲局的兩招:一,調低利率;二,印銀錢。
當然,注資也絕不是風平浪靜的。09年5月,保險及金融集團AIG被揭露將2千1百萬花紅分予受僱於金融部門的員工,後來人們發現原來公司整體的花紅可以高達12億美元,隨即引來美國群眾強烈反對。AIG是受政府注資最多的企業之一,其注資額高達1千7百億美元,如今竟然還在瓜分花紅,那豈不是對著美國群眾說:現在你們不止要幫我們搞的大頭佛付賬,還要讓我們繼續窮奢極侈。結果,國會以大多數通過向花紅抽稅9成的方案,事情總算完結,但已經為未來的憤怒埋下伏線。

奧巴馬的奇跡?

08年奧巴馬贏得美國總統大選,全世界仿佛陷入一種歇斯底里的奧巴馬狂熱。當年奧巴馬的競爭承諾之一,就是徹底改革美國金融制度,那麼直至今天他又改變了多少?

早在09年6月奧巴馬已經提出了一個長遠改革金融制度的方案,內容包括加強對衍生工具的規管及透明度;提供新一輪的消費者保障;加強聯儲局的權力以應付未來的經濟危機等等。

方案當然沒有一蹴而就,經過長時間在國會的討論,09年12月眾議院通過了改革方案,接著10年5月參議院亦通過另一方案。最後經過兩個方案的融和,10年7月「多德-弗蘭克華爾街改革和個人消費者保護法案」終被簽定;這個法案可分為16個部份,它要求規管機構建立200多條規則,做60多個研究以及20多個報告。看見這水蛇春那麼長的名子及一大堆規則,它還有「華爾街改革」幾個大字呢,問題不是解決了嗎?
金融業?一籌莫展。

作此判斷之前,我們不妨從一個更長期的歷史向度來審視這一個問題。

從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美國總統列根及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推動了整個世界的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改革。所謂新自由主義,就是指不斷強調各種個體自由、貿易自由、自由市場等等的意識形態。具體來說,新自由主義改革包括幾種:放寬金融業規管,導致金融交易劇增;私有化公共企業,包括醫療、房屋、運輸等;強調開放市場,要求世界各地撤銷貿易限制。

金融業,就是在這一個大規模的改革浪潮中突起。尤其在90年代以後,美國總統克林頓、布殊推行迅速的金融自由化,而另一方面聯儲局又以貨幣政策配合,大幅增加貨幣供應及調低利率。結果在這10多年間,衍生工具的交易暴升數倍,其交易量是全球GDP的十多倍。

我們可以再問一個問題:為甚麼金融業會突然興起?

容我用左翼的視角來理解這個問題,70年代以來全球步入經濟周期的衰退期,即是說全球資本的累積速度下降,各大資本賺取的利潤越來越少。但是,利潤最大化是資本主義的運作邏輯之一,資本並不能容許利潤下降,資本要尋找其他途徑補償利潤不足。那麼資本可以怎麼辦呢?就是靠金融業了!越來越多工業資本、商業資本投入金融市場,以為金融業是它們賺錢的出路。可是金融業卻僅僅是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當你對市場預期越好,你就越買得多;當你越買得多,市場前景便越來越好,接著只有形成越來越大的泡沫。

回到原初的問題,奧巴馬的改革能否根絕金融業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很難說。假若金融規管行不通,那麼一切照舊,金融資本家將會繼續豪賭。更重要的是,當金融業已經成為美國的經濟支柱之一,假若現在金融業受到嚴格規管,那麼美國經濟會不會受到打擊?那些大型銀行的盈利又會因規管而減少幾多?如此又會產生怎麼的漣漪效應?一切似乎都是未知之數。

事實上,現今最可行的辦法就是拖延,拖延到另一場經濟增長期,讓整個經濟問題得以解決。

回到民生

拖延不是沒有代價的,人民的生活受到損害,帶來的就是一連串的反抗。
次按危機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投資銀行過度借貸予沒有能力償還貸款的低下階層,結果他們無力還錢,連帶整個金融制度面臨崩潰。那麼,這些低下階層在金融海嘯以後又遭受甚麼待遇呢?

金融海嘯沖擊整個美國經濟,企業及銀行倒閉,失業人數節節上升;基層借貸買樓,結果因無力還錢而被收回抵押物業。

譬如說,美國的就業問題是最近的焦點,今天失業率超過9%,整整一千四百萬人失業。9月奧巴馬便推出一個規模達4千4百億美元的刺激就業法案,內容包括減少美國僱主要為美國僱員繳納的6.2%社會安全稅,為了所謂鼓勵僱主加人工及增加人手;另一方面還有一堆增加失業救濟金及社會福利的措施。

無論法案有沒有用,它在參議院已經遭到共和黨的否決。現今政府看來沒有甚麼辦法可以解決持續的失業問題,反而美國國債日幅上升,經濟繼續雙赤字(貿赤及財赤)。

憤怒的根源
現在我們可以設想美國金融業的處境就像一個賭場,那些大賭徒把身家都輸得一乾二淨,然後我們這些不知所以的群眾才發現:原來他們賭輸的錢要我們全數埋單,而且他們可能會繼續用我們的錢賭下去!

今日那些金融混蛋仍在逍遙快活,美國金融業仍然龐大,還有失業率上升、通脹上升、經濟增長萎靡等等──這些就是觸發美國群眾憤怒的根源。

不過事實是,自資本主義誕生以來,歷史上大大小小的經濟危機也有七十多次了,每次資本主義都有可能找出其出路適應危機,而現今必須處理的問題是:我們如何才能把握機會,將這次佔領運動轉化成一場反資本主義的運動?我們知道,導致今天社會矛盾爆發的絕非金融業一個部門,而是整個資本主義經濟結構;金融資本只是資本主義其中一部份,我們面對的是資本主義的整體。因此,我們不應盲目樂觀地以為佔領華爾街運動就能逆轉美國金融業,乃至整個經濟,因為未來運動會如何走下去,似乎無人知悉。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