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atthewwth

昂山素姬 The Lady
導演:Luc Besson/片長:135 mins
製片商:EuropaCorp (France)/Entertainment Film Distributors(UK)
語言:英語/緬甸語

月前一套由英法製片商合作拍攝的電影《昂山素姬》面世,小編對其題材極有興趣而搶先觀看,並預先搜得一堆緬甸文獻資料。惟看畢後發現電影非旦無助真正瞭解緬甸與主角,反之只加強那一貫的英雄形象和西方主流的意識。

電影中塑造她英雄感的片段許多,如拍下她的競選車隊在夕陽下沙塵滾滾地駛向地平線、在農村中向長頸族的婆婆講解政綱、以微笑面向軍隊的槍口……但對她實際偉大之處,卻從未經闡述,然她真的那麼偉大嗎?我們不得不細察史實以瞭解真象。

昂山素姬,地位何來?
昂山素姬父被譽為國父,二戰時為爭獨立曾勾結日軍圖打敗英殖政府,後因發現日本盧山真臉目而倒戈相向,於戰後繼續抗殖求獨立,終於1946年為英方暗殺。其母為緬甸駐印度重要使節,為緬印政壇風雲人物,地位顯赫。昂山素姬少女時於英國留學,成長階段甚少在緬甸,於緬甸政壇並無地位,故她的地位亦非長久建立,而是依賴父母的地位遺產。

片中對她父母著墨極少,父親一開場被殺,母親一直病危仰光,她因探母而愴悴回國,以此作為她回國的誘因。片中她一抵醫院即睹到1988年的軍隊鎮壓學生事件,門外學生還在高舉她父親的照片。手無寸鐵的學生最終拜訪她家求她出山,然後鏡頭一轉,她已站在講台面對千萬群眾。劇情雖展示了事情發展的迅速,但感覺橋段在突出她的果斷性,而易使觀眾認為如此世襲身份地位是理所當然。

片中的西方與現實
與理所當然地果斷的昂山素姬強烈反照的,是片中那描繪得愚昧無能、殘暴不仁的緬甸軍政府,同時外國勢力則擔當著正義的觀察者。如英國領事館成為良心之地,讓她印刷並與外國通電;而日本外交團更高姿態地著軍政府釋放她。到電影尾段,她在英國的丈夫更設法為她爭得諾具爾和平獎,用作人身保護之用。結果我們認為西方的幫忙是如此無條件,拯救昂山素姬是多麼可嘉,西方式民主須快快降臨……

但事實上,即使不翻查文獻,上述橋段都能隱約揭示昂山素姬是一枚西方棋子的事實。歐美「推動民主」的舉動通常是伴隨對緬甸市場的垂涎慾望,打開緬甸市場往往緊隨在後。歐美國家雖多番批評緬甸人權狀況,對其多番制裁,然各國政府都一邊「支持民主」,一邊與軍政府進行黑暗交易,如英國軍火商BMARC就被揭發一直販賣軍火予緬甸;法國石油公司Total獲Yadana天然氣管修建專利,法商在軍政府眼皮底下徵召近20萬童工與政治犯參與死亡建設,而天然氣供出口之用,緬甸軍政府首腦因而年進400萬元,而法國注資的石油公司亦因而獲得暴利。當一間英國製片公司在拍攝關於緬甸的紀錄片時揭發上述事件,欲訪問兩國商務部和外交部卻被拒,可見這些軍火商與石油商賈與政府的關係千絲萬縷。而僅在1988年,英法政府還點名批評緬甸政府人權狀況惡劣,英政府更表明「不會與緬甸政府打交道」。但當軍政府推危害歐美經濟利益的政策時,歐美即會凍結與緬貿易,並在同一時間大談「支持昂山素姬」,以恫嚇和威脅緬甸軍政府就範。[1]

而西方媒體正透過廣傳「民主x自由」的價值觀,合理化他們對緬甸市場進一步的滲透。片中昂山素姬非常依賴國際勢力,無論是英國領事館提供的電話,還是日本外交團為她帶來的政治庇護,都似在嘉許著西方的幫助,但在現實中的她是真的想那麼依賴外國勢力嗎?她在一次接受訪問時,表達對這種披著民主論述外衣,內裡包著自由市場開放的行徑感到非常擔心,對「西方協助」背後那急速且善意的市場自由化帶有保留。[2]故若我們不謹慎,便容易於如電影這類媒界中,陷入對西方民主自由論述無因由和盲目的嚮往之中;而透過歐美文化霸權的確立,這種觀念容易植根於觀眾心裡。

軟禁作為終結
電影最後很大部分著墨於述說昂山素姬的感情一面,力繪她被軟禁家中念夫之苦,及後來丈夫於英國病危和她的喪夫之痛,尤其軍政府一直拒讓她病危的丈夫飛赴緬甸見面,甚至勸她離緬,昂山素姬故在國家與家人中做出沉重決定,這樣陰沉的感情戲便幾乎一直持續到劇終,而進一步的英雄化也就在此時產生。我不是想淡化亡夫之痛,但試想,亡夫或家人終身見不得的,絕不止昂山素姬(如中共暴政下的政治犯與他們的家屬)。軍政府的劣行當然值得譴責,但我們應解讀每幕英雄化背後的動機和可能性,避免不經意被劇本或電影牽著鼻子走。

事實上,昂山素姬的地位有賴天時地利人和,而且在這背後還揹負著各種外來暗藏的壓力與危機,其英雄形象理應再檢視。當然,導演願意帶我們進入被忽略的緬甸世界,值得欣賞,但我們亦不應忘記電影可能的局限,以便在觀看電影時對時代人物存更敏銳的觸覺。

[1] Inside Burma [videorecording] : land of fear / A Carlton UK Production ; produced, directed & photographed by David Munro.
[2] 張倩燁。2012年1月8日。獨家專訪:昂山素姬。亞洲周刊第二十六卷第二期。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