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頂瑩

編按:3月6日,民政事務局與青年事務委員會舉辦的「青年高峯會議2010」遭示威者在場內舉牌抗議,更有青年向主持開幕禮的唐英年擲鞋。發起是次抗議的青年聯社召集人江貴生應邀訪問,為當日行動解畫。

問:青年高峰會是什麼?

答:青年高峰會由青年事務委員會(COY)主辦, COY是官方制訂青年政策時的唯一諮詢架構。前主席蔡元雲(2001 – 2007)舉辦的青年高峰會雖設大會主題, 但其餘的次題目﹑內容, 均由青年人主導制訂,最終期望政府能夠接納建議。過往的高峰會裡,有官員會於峰會台上即時承諾調撥資源作青年發展的用途,這對願意發聲的青年來說,可算是強心針。可是停辦了三年,2006年之後就沒有搞了。

問:為何要抗議?

答:因為今年復辦的青年高峰會完全失卻了「青年發聲」的元素, 而這種趨勢於籌備的過程中, 以至是峰會前討論會的期間,已完全地表露無遺,例如是次籌辦的主導權單方便掌握在無青年認受性基礎的COY(過往一直採取COY與社聯合作協辦的模式,讓普遍參與社福界青少年服務的青年人能夠參與),主題亦單方面由COY和其屬下的一班曾參與國外交流團的精英青年所設定,而峰會前討論會亦採用focus group形式,大會問參與者答的模式去討論,令青年的聲音只能按照狹窄的框架去發表。這樣失去了青年主導的青年高峰會, 必淪為社會各界訓示青年人的場所, 再者,現今青年所切身關注的問題,如驗毒﹑住屋﹑ 就業﹑ 青年權等 統統沒有於會議內討論, 這樣的所謂高峰會,根本不能代表青年聲音。

問:抗議想收到的效果是?

答:主要是希望各界,包括官員﹑傳媒﹑社會人士,以及青年本身,都會重新思考何為青年聲音﹑青年人真正關注的是什麼,我們想讓整個社會都知道。

問:青年的聲音即是什麼?或是,青年的聲音在社會形成了嗎?

答:青年的聲音可以分許多種,廣義來說,只要是青年人對某特定議題所發出的意見與想法,都可稱為青年聲音,不過我們較為著重的,是「捍衛青年權」的聲音,對於前者,社會樂意見到,甚至各界也樂於利用青年的聲音作為政治工具,可惜,社會卻甚少關注青年權在香港是如何被逐點剝削,甚至社會主流會覺得,青年人是需要控制的,青年權是不應被捍衛的,因為青年「不懂事」,「要人教」等。

問:青年權是什麼?

答:青年權是在家長主義下,一些人權﹑公民權利因為年齡﹑因為年青而被剝削。捍衛青年權就是要反抗這種家長主義的壓迫,反抗被要求聽話﹑被安排一切,捍衛單單因為青年的身份而被剝削的權利。

問:香港社會怎樣剝削青年權?

答:就以兩件事為例,例如驗毒,明明濫藥並不只是青年才會做,但社會各界卻樂於協助政府去塑造「青年濫藥非常嚴重」的局面,繼而忽視青年人所面對的困難,而去推出校園驗毒計劃,用檢驗抽查這種既不治標又不治本的方式去恐嚇學校內的同學,而整個過程最可怕的是,任何人都可以為這件事加油加醋,但青年站出來反對,卻無論抱持多少理據卻無法令人理性地思考, 更只會指罵青年為反而反,不懂世事等,這是活生生對青年人的侮辱與歧視。

又以單身青年申請公屋計分制來舉例,事實上房委會不願承擔加建公屋的責任,無視社會對廉價住屋的需求,而將公屋資源不足的責任轉嫁到申請公屋的單身青年身上,又說他們前途無限,所以申請公屋是「濫用資源」,理應把單身青年申請公屋的權利壓至最底,可惜是,其實青年人的前途未必無限,而當他們符合入住公屋的資格,便正正象徵他們的生活條件迫人,最後卻因為計分制而被迫拉長了輪候公屋的時間,由以前的兩三年上樓,到現今十年八載也未必能上樓,這又是一宗任意犧牲青年權益而推卸責任的事件。

問:那麼多議題,如民主發展﹑階級矛盾﹑保育等等,為何關心青年權(為何那麼重要)?

答:因為那些議題已經許多人關注,有好些議題更加成為了城中熱話,但不公義的事豈只這些?青年人時常被塑造為「有為青年」(或「問題青年」),我們會時常期望青年人參與各個議題,為社會加添生氣,諷刺的是,我們時常說最低工資太低不公義,規劃不民主化不公義,但卻沒有多少個青年人,會留意到發生於自己身上的不公義,所以專注在青年權運動,目的就是希望更多青年人在濟世為懷的同時,也請關注發生於自身的不公義。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