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朵拉

大學選科時,你或者聽說過一個叫「最緊要識揀」的節目。這個介紹中大各學系的節目曾指點不少同學迷津。但你未必知道它的由來;它是中大學生會三莊之一校園電台的常駐節目。那校園電台幹甚麼的?筆者將會為你介紹電台,並請來電台現屆成員 Jaco 談談同學對電台的一些想法。

電台成立於一九九七年,是中大學生會三莊中最年青的一支。從成立之初,電台已經以爭取大氣電波為目標,但到現在仍只能網上廣播。這個缺憾阻礙了電台的發展,以致電台的知名度和收聽率偏低,未能發揮其作為學生會成員的資源、話語權優勢。

電台剛成立時,節目類型亦偏向側重社會議題,較少清談大學生生活。自二零零三年左右,電台的製作方針便漸漸轉變,與其傳統學生組織的性格越走越遠。對於媒體的想像,電台強調價值中立,不偏不倚。電台雖承認有些時候價值判斷不可避免,但卻將主持人與電台劃清界線,堅持媒體中立的原則。

同學對電台的這些想法,電台中人如何想呢?筆者找來電台成員 Jaco,讓他談談對他的想法。

價值中立的迷思

Jaco一開始先介紹電台。現屆電台有三條常設頻道--「校園」、「時事」及「休閒」頻道,每個星期播放一次。還新設了一個「遊戲」頻道;有涉及校政問題的討論,亦有影評、旅行等話題。說完了,筆者就問他關於學生組織的問題。

Jaco認為,電台亦應有身為學生組織的責任,例如改變大學生不關注社會的現況。筆者一聽就覺得奇怪,這不就是與「價值中立」的宗旨相違背嗎? Jaco 解釋,價值中立不代表毫無判斷。「價值中立」的原則是為了避免為政治團體騎劫;但當面對大是大非--例如六四--「價值判斷」當仁不讓。筆者以為,大學生不是做記者,不必仿傚坊間媒體,而放棄是非判斷的機會。

顛簸的路 總得要走

電台在「價值」的路上摸索平衡,在爭取大氣電波的路上亦寸步難行。Jaco 向筆者直言,現時向政府申請大氣電波機會渺茫,因為政府在這方面的規管甚嚴。電台現在正發掘另類發展空間。例如在零三年前後,電台曾向校方申請在水塔設置發射站,校方以「須向政府申請改變建築用途,難以獲批」為由,否決此議。電台現正與幹事會商量,計劃來年在文廣及福利品部廣播。筆者認為,電台身為三莊之一,每年獲取大量資源,理應盡量拓展發言空間,才能稱得上善用資源。更何況,相比起學生報固定發行,電台的彈性傳播方式正好填補這些真空。

電台有利的傳播方式令它有能力擔當重要位置。但電台向來不重視嚴肅的校政、社會議題;今屆電台政網亦強調電台「提供空間給大學生紓緩壓力」,明顯與傳統學生組織路線有距離。Jaco 表示,電台並無忽視校政議題。例如電台就曾經製作關於反外判風波、逸夫巴士事件的節目,亦有對新書店事件作報導。對於社會議題,電台亦有涉獵。譬如早前曾訪問因北上路祭李旺陽而被捕的 Benson,談談事件與港人的關係。筆者直言,電台節目雖然有涉及校政議題,但所佔篇幅與其它話題實在不成比例;究竟同學需要甚麼,電台應該下個判斷,而非只是讓同學多一個消磨時間的方法。

後記:

相比起學生報,電台作為學生組織向來比較保守。除了擁有更多資源外,電台的影響力、行動模式與一個普通屬會無甚分別。但如前文所述,電台的特色其實可以為這個校園開拓更多空間。錯過了這十年時間,電台何時能重新上路,找回它的特色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