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Kelvin

印象中,細細個睇得最多次.荷李活電影,應該係《鐵達尼號》。一望無際的大平洋、甲板上衣香鬢影、華美的盛宴和水晶燈、男女主角「You jump, I jump」成為街知巷聞的浪漫對白。不過最後成艘輪船撞左去冰山,轟轟烈烈地沉沒。

鐵達尼號的燃料是由工人將煤丟入鍋爐中煮沸水,產生動力。電影有一幕很短,但印象猶深:船撞向冰山後,海水突然穿破底部的船殼而進,湧向生活於郵輪最底層、汗流浹背、仍在工作的燃煤工人,使他們成為第一批受害者。而愈窮、住得愈近船底的人,就愈難逃生。

我們所身處的社會,就像這艘郵輪:底層工人工作得最辛苦,對社會的整體運作有極大貢獻,但每當社會面對重大危機,要就要他們「共度時艱」,例如大幅裁員、減薪。而社會大多人喜歡看的東西,也如這部電影——以浪漫愛情、用金錢買回來的歡愉、帶來刺激的災難為主線,鏡頭拍下一眾主角的吃喝玩樂、愛恨交纏、勇敢逃生,但工人的勞動、基層的苦況,則僅僅是一些旁枝末節。

在一部叫「資本主義社會」 的戲當中,我們——擁有較多資源的大學生——就算不是主角(賺大錢、享受盛宴的資本家),也至少是有一定對白的配角;但用血汗支撐整個社會運作的工人,卻總是匆匆一現的「騎呢啡」。

職業真係無分貴賤?

當下的社會分工,大概分為「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兩種。前者負責生產、運輸、維持衛生等「粗重」工作,後者則負責行政管理、知識傳承、文書處理等較「食腦」的工作。然而前者無論待遇、政治經濟權力抑或社會地位,一般都比後者低。地位最高的,是李嘉誠那種掌握最多生產資料的資本家,以及配合他們的政府高官,結合為統治階級。(這樣才有「李家治港」、「官商勾結」的說法。)最冇say的,則是沒有掌握任何生產資料(例如機器和土地),但為生計付出龐大勞動力的基層工人。

所以,社會認為學習腦力勞動的大學生是「未來社會棟樑」,畢業後最好做到高官和商家,退一步就A O、醫生、律師、老師等乜師物師,再退一步,就算只做到個人工唔高.office boy/lady或sale屎,人地都會覺得,比起去做車衫、送貨、洗碗、清道夫等基層工作,都尚算有「本事」、有「前途」,可以過唔錯.生活同埋係社會度有.say。於是乎,大學生比起好多基層街坊同工友,.社會就得到更多重視。

工人低人一等是一種社會偏見

工作,泛指生產商品或提供服務以維持整個社會運作。製衣、加工、設計、醫療、物流、運輸、清潔、建築等等,都是社會缺一不可的重要齒輪。然而,社會多數人去衡量哪種工作價值較高時,一般都會將所謂「專業」的腦力勞動(如律師、會計)的價值,看得比體力勞動高。但事實上,沒有基層,沒有小販和司機、運貨、建築、清潔等等工友的話,現在「繁榮」的社會就會崩潰——沒有人載我們上學上班、沒有人運送貨物到社會各個角落、沒有人興建及維修供我們居住的樓房、沒有人清潔街道維持社區的基本衛生……他們付出勞動力支撐整個社會各方面的運作,絕對跟做文職的白領同樣有價值。

況且,較多體力勞動的工作不代表就是很簡單的——你有信心能夠以最快的速度而又不弄傷腰骨,在炎夏穿過大街小巷甚至走百幾級樓梯,每天將六百多桶蒸餾水盡早送到不同地區的商戶嗎?而且不少基層工作,都會面對惡劣的工作環境,例如在後巷洗碗,或冒生命危險完成工作,例如中大09年就曾發生油漆工人墜樓工殤事件。(詳見後文〈血汗校園〉 )

基層和工友如此辛勞地付出,生活卻得不到足夠的保障。雖已有最低工資,但每小時廿八元(一個月大約六七千元),在這個愈來愈多貴樓、大商場、連鎖店的社會,究竟可以如何生存和養家?工時過長而且假期少,使他們沒有足夠時間維持社交生活,也沒有時間和家人相處;現在長工愈來愈少,短工、外判合約工愈來愈多,很多基層工友根本朝不保夕,也不能想像將來可以過安穩的退休生活。

基層生活艱難,甚至被社會看低。這一切,根本說不過去。

中大「理想」裡沒有工友的身影

中大,既然是這個資本主義社會的一部分,自然「臭罌出臭草」:一方面,我們的中大,一直以所謂「人文精神」為傲——師生憂國憂民,熱心追求知識,滿腔浪漫和理想,尤其沈校長更常提醒我們要「高尚地過活」、「維護公義,事事均以道德為依歸」。[1]另一方面,學校大多數人卻只重視負責知識吸收及傳播的師生,而忽視付出較多體力勞動的校園勞工,對他們的處境不聞不問。近年校園內就多次發生外判工人被壓榨、剝削的事件,例如去年2月有建築工人為追討欠薪而罷工堵路。這些壓迫發生在「人文」中大,校方卻一直沒有展示過改善情況的誠意,更莫說大家會有學生、教師、勞工共治校園的想像。(詳見後文〈血汗校園〉)

沒有校園勞工,就沒有人支撐中大的運作,我們的理想就無法實現。既然我們生活在一起,就必須互相支持。

大學生,你在想甚麼?

當談及「大學生關心社會」,我們也許只想到爭取普選、求平反六四、反對國民教育等等大是大非,但一直存在、每天不斷發生的、基層勞工被壓榨的種種問題,則彷彿無人問津。

但我們有否想過,我們活在一個怎樣的社會,大學生跟基層的關係又是怎樣?

我們因為讀書考試成績較好,成功入了大學,得到大學生身份的種種優勢,畢業後可憑思辯能力、打字速度等社會看重的能力,相對地容易搵份好工。但我們心知肚明,考試固然牽涉個人努力,但也有幸運和(考試制度上)不公的部分。例如很多出身於基層家庭的人,從小學到中學,都沒有那麼多資源去補習、購買作業和pastpaper。我們最後考試成績好,就有機會升上大學;被考試制度淘汰,但有其他長處的人(例如體能較好),就被迫投入勞動市場。總之,因為呢個社會體制咁唔公平,我地,其實係踩住好多人上黎。

我們勝出殘酷的考試遊戲之後,做一個大學生,比起社會其他社群又擁有很多優勢:政府資助我們學習自己有興趣的知識和技能,仲資助埋住宿;timetable滿極有限,可以走堂和放長假,相對於一般打工仔有更多自由時間;重要的是,就算我們成績麻麻,碌過大學三四年後都會有個degree,找工作的選擇和議價力,也比沒讀過大學的人為多……

人人都想過有尊嚴的生活,但正正因為一級踩一級的資本主義社會結構,令基層勞動者比我們少了許多資源和社會關注。正因如此,我們其實有特別的位置,去關注基層人民的處境,以及想像、參與長遠的社會變革,使人人都可以平等地生活。

結語:我地同基層其實坐埋同一條船

說到底,我們關注基層議題的理由可以有很多——他們支撐著我們的生活卻得不到應有的回報、我們對他們也許有所虧欠、我們比他們擁有較多資源去改變體制……

但在這個有錢佬愈來愈有權有勢、窮人愈來愈難捱的年代,「我們」與「他們」,還是否相隔千里?

近十多年來,隨著大專教育普及化,大學生的精英光環已明顯漸漸淡退。我們畢業後也不保證成為準中產,第一份工的薪金跟一個保安或許只差一二千元,同時可能揹住十幾萬grant loan……僱傭勞動制底下,超長工時、OT冇補水、合約工唔聽話就隨時被炒等等基層會面對的問題,除非我們好sure搵到薪高糧準的工,否則我們也難逃一劫。還要面對住屋問題——樓愈來愈貴,筆者身邊不少朋友畢業後,也只租住舊樓的細小.房或套房。就算我地申請公屋,輪極都輪唔到我地呢班未婚青年喇……不過呢堆問題,都可能只係冰山一角。

換言之,在弱肉強食的資本主義社會裡,我們很有機會跟基層一樣,成為被有錢佬壓迫的一群。所以,很多基層議題,其實跟我們非常貼身。

我們要好好深思,可以如何善用大學生的優勢,好好檢視整個社會制度。更重要的問題是:我地係咪真係想要一個一級踩一級的社會?為了大家都活得好、為了改變如此不公平的社會結構,我們理應跟基層連成同一陣線,作出最奮力的抗爭!

註1. 出自沈祖堯校長的一篇畢業贈言。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