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Watch an anime called Boku

一年前的一個香港電視節目「變身男女Chok Chok Chok」,曾經掀起香港人對所謂「偽娘」的討論,但其實在日本,早幾年已經爆發過「偽娘風潮」。現在日本不只經常在秋葉原見到偽娘,還出了教人扮成偽娘的「女裝指南」,甚至有以偽娘女僕作招徠的偽娘咖啡店。

由女形到動漫
「偽娘」這詞的定義很多,一般來說指扮得很像女性的女裝男子。如果要談偽娘的源起,就要追塑到德川幕府時期的女形。
當時的歌舞伎[1],是由男演員飾演女角,這種男扮女角的藝術就叫做「女形」。女形十分著重女性的形態美,要求比一般女性裝扮得更美豔、表現得更嬌柔。雖然後來女形式微,但也間接造就了現代的偽娘風潮,比如有些動漫作品正是受到女形影響而加入偽娘角色,而偽娘的裝扮技術高明得驚人,其中部分技術正是女形遺留下來的產物。

九十年代開始,不少美少女遊戲[2] 開始加入偽娘角色,但大多只是作為製造話題的配角。真正掀起偽娘風潮的是遊戲《少女愛上姐姐》,主角宮小路瑞穗遵照祖父遺囑,裝成女生入讀女校,主角以女裝示人時,比一般女性更像人們心目中的完美女性,與女形有異工同曲之妙。及後風潮由美少女遊戲伸延至動漫,比如漫畫《國崎出雲軼事》,就描述了主角國崎出雲作為女形演員的心路歷程。

與此同時,開始有男性cosplayers[3] 扮成動漫或遊戲中的偽娘角色或是女性角色,他們平時維持一般男性的生活,只在特別活動中才以女裝示人。後來偽娘風潮由動漫圈子傳開,平常街上也開始有偽娘出現,而電視上更有綜藝節目加入女裝環節,請來一些幾可亂真的偽娘,霎時間偽娘的話題成為城中熱話。

成為偽娘是因為……
可能不少人會認為,偽娘多是抱著玩樂的心態,只是覺得有趣才穿上女裝,因此不會認真對待他們,但其實成為偽娘有很多不同的原因,不一定只是為了玩。

偽娘cosplayers通常有兩種原因,一種是出於對所扮演角色的熱愛,未必是因為想扮女裝,只是剛巧該角色是偽娘或是女角,比如可能是敬佩某女角在作品中勇敢救人,於是想扮演她。另一種是想將偽浪風潮推廣到現實中的cosplay活動,但他們很多都不是「玩玩下」就算,而是很認真對待cosplay活動的,像是內地cosplay團體「愛麗絲偽娘團」[4],為了扮得維肖維妙,會每星期練穿高跟鞋、做發聲練習、排舞等。

另一個原因來自社會對男性的期望。在東亞地區,男性在社會的傳統形象是責任重大,比如男性要出外工作賺錢,負擔整個家庭的開支,照顧好妻子和兒女,這對男性施加很大壓
力。可是,能夠成功扮演另一性別,騙過所有人的眼睛,令人絕讚驚歎,會帶來滿足感,因此就能享受代入另一性別的過程,從而暫時忘記男性的身份和重擔。比如,「愛麗絲偽
娘團」副團長小璐就說過,他們在表演時會當自己是女人,忘記男性的身份,但下台後就會過回普通男性的生活。

還有女裝者是認為,服裝不應該分性別,女性可以穿男裝,反之亦然,比如港大「天風」[5] 就不管男裝女裝,只要覺得漂亮就穿。無可否認,女裝普遍比男裝華麗花俏,款式也
更多,有些偽娘就是因為羨幕女性的華服,而穿上女裝。

風潮背後的性別定型
偽娘在東亞地區引起一股熱潮,人人爭相一睹,表面上看來是社會變得開放,人們對性別的想像不像以前狹隘,但其實不然。

首先,不少人對偽娘還是帶有色目光,他們可能抱著獵奇心態去看偽娘,轉頭就說「娘娘腔」、「男人應有男人的樣子」。

即使是偽娘的支持者,也不見得打破了對性別的刻板印象。人們心目中的完美女性一般是外貌清秀、身形纖細、舉止嬌柔,而另一方面,基於我們平時對服裝的既定想像,會認為符合上述條件的人很適合穿女裝。之所以有人支持偽娘,是因為他們往往扮得比一般女性更嬌柔,更接近人們心中對女性的期望,與身上的女裝毫不違和;相反,如果一個雄糾糾的男人穿上女裝,不符合人們對女性的想像,就不受歡迎。我們覺得他們扮得不像,正正反映了我們對女性的刻板印象。

要達到真正的性別解放,包容和接納偽娘等現象只是一小步,更重要是打破性別定型,比如「男人就該穿男裝」、「女人就是要嬌柔」等刻板印象,從而減少它們所造成的壓迫,讓人們能做出自己真正喜愛的選擇。


[1] 一種日本傳統戲劇藝術
[2] 一種電玩遊戲,玩家扮演一名男性接觸身邊的女角
[3] Cosplay是和製英語,意指扮演ACG作品中的角色或知名偶像,而參與
cosplay活動的人就叫cosplayers
[4] Cosplay團體,每次正式登場皆打扮成偽娘,經常上台表演
[5] 就讀港大教育學院,外號「天風」,因一時男裝一女裝而成為校內紅人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