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美生活
文:小武

我們的素食餐廳只在週末的晚上開放,一來是平日很少人會山長水遠走到來這樣的郊區食飯,其次是想利用多一點時間去把農舍的範圍管理好。這樣的生活好像很幸福,但單單是幾天的餐廳工作,有時已經會很熬人……

每個周末的前一晚要把未來兩天要用的麵包麵團搓好,作第一次發酵。發酵時間約八至十小時,視乎天氣而定。酵母菌在寒冷天氣會很不活躍,發酵時間需要預多一點。發酵不夠時麵包會太實,吃不到。亦由於制作時間橫跨太多時間,所以不能出錯,否則該星期就會沒有麵包供應。

翌晨起床就要把麵團再搓一次,把入面的空氣壓出,作約五小時的第二次發酵。然後踏單車到附近的有機農場採摘蔬菜,由於是自己去摘、自己運輸,為農友們省下了人工。大家又隔籬鄰舍,太多關係與原因,我也不知算不算是「交易」。有時農友們會不小心計多了錢,有時又可比畀我們「後數」。我們有時亦會摘多了又或忘了說。他們認為已經「唔靚的」,亦會建議我地唔好要。有新品種的菜會交給我們試煮,然後告訴他們如何煮才好,好讓他們去擺檔賣菜時可以與顧客分享心得。不過,為了對彼此生存方式的尊重,我還是會把合理的價錢付給對方的。畢竟,在香港選擇在田間生活,甚或務農,還是很需要一些實質(如錢/義務勞動)的支持的。

我們餐牌的特色是只會有一款晚餐,主要的內容就是當日所收到的有機蔬菜。所以把菜帶回廚房後,我習慣馬上就把它們都攤在桌上,看著他們去想好餐單。午飯。然後到自己的田上去收一些需要的香草與花瓣(我們主要種的會是一些其他農場不會種的東西),順道做一下農務。把收回來的作物浸水。第二次發酵剛好完成,把麵團切割造型後,作最後發酵。把一個大鐵盤放入焗爐下層,預熱。搜尋廚房看看有沒有或足不足夠菜單所需的配料(如薯仔、薑、蒜頭、洋蔥等不太適合在香港種,但又不能沒有的東西)。點算一下要用的調味品,夠不夠用或有沒有變壞。

把發酵完成的麵團放入焗爐,並快速地把半杯水倒入之前的鐵盤上,然後關上門。(預熱後的鐵盤很熱,把水倒入後會蒸發出大量水蒸氣,提高焗爐內的濕度能使麵包的質感變得柔軟。)踏單車到附近的市場去,補給一切需要的,順道看看有沒有適合沙律用的靚生果。回去。檢查麵包是否已經完成。把一切不是有機的蔬果加炭一起浸水(炭有吸收多種化學成份的特性,能把留在蔬果表面的農藥吸走)。粗略地執拾一下周圍環境,好讓郭湘善後時方便一點。麵包完成,試味。一杯咖啡。一支回魂煙。

把未來數日所需要的甜品整好,雪凍(冬天則不需要)。把一些洗菜與切生果等的工作想好,並分配給來幫手的人。與郭湘不停地討論如何可以把主菜弄完美一點。把煮湯需要的材料煲爛,然後用FoodProcessor將之打成湯。整理郭湘的提議,並切好沙律用的蔬果。準備主菜用食材。(示乎當晚的菜單:煮飯就要開始把米浸一下;意粉就要先把配料準備好;焗薄餅就要預早把那個柴火土爐點著作預熱;雜菜批則要把餡料先混好……)在食材堆中尋找最配合主菜的配菜,洗淨,切好。沖好招呼客人用的花茶。還有時間的話,把麵包切好。準備客人的到來。

客人來到。我把湯弄熱,扁扁沖花茶、分麵包,郭湘招呼客人。上菜,晚餐開始。準備沙律,盡可能配合客人飲完湯的時間完成。出沙律。完成主菜需要完成的部份。開始烚/蒸準備好的配菜。把主菜上碟,並把配菜放在附近。作最後的裝飾。把之前的碗碟從客人的桌上收走。出主菜。問問客人需不需要甜品或咖啡。洗碗。執廚房。客人埋單找數,順勢吹水,希望佢會返轉頭。洗碗。執廚房。休息。

翌日朝早如無需就做麵包的話,可睡晏一點。要不就把生活由第三段開始再Loop一次,直至周一。

說完一次,再想想。像這樣一點點慢慢流動的亂中有序的節奏,這一年來的周未都把我留住在這個農舍的廚房內,幾乎把假期街道的情境都忘記了。這樣的生活是熬人的話,什麼生活不熬人?熬人又有什麼不好?

分享至:

2 Response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