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蘇

中大於兩年前開始與深圳市政府商討籌組一間新的中大分校,可惜這件事於兩年來一直沒有得到很多同學的關注,直至最近才確認了具體行政運作的細節,分校正式於本年這月動工,方有下筆的新空間。

驟眼看,中大於內地辦分校,推動內地高等教育發展,弘揚我校「人文」精神,培養關心社會、愛好民主自由的莘莘學子實在是件可喜之事,幾無反對的餘地。但是,事情真的如我們所想的發展嗎?

中大要於深圳興建分校本來就不是甚麼新鮮事,早在2010年有風聲漏出,學生報已有文章評論,提出對分校營運的種種擔憂,只怕分校會淪為另一間為權貴資本服務的學店。想不到的是,前人所作的種種擔憂都一一成為事實。

這並不是很長的故事
話說中大最早是甚麼時候有在深圳開設分校的想法呢?根據中大公布深圳分校的專頁,校方於2010年2月與深圳市政府簽訂教育合作備忘錄,並「表達意向」,且就「深圳辦學進一步商議,深化可行性研究」。[1]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這麼快就來到2011年7月,中大與深圳市政府簽訂協議,正式籌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除了催交學費,老胡實在從未見過中大官僚運作竟可如此迅速,速度之快,實在迅猛得令人咋舌。

但想深一層,一間新大學的誕生就在這一年多的時間定了下來,這真的沒有問題嗎?試問有多少同學聽過籌建分校一事?中大是誰的學校?就只屬於中大行政高層的嗎?學生人數高達幾萬又如何?我們於高層眼中根本微不足道,在高高在上的大人眼中,誰又會在乎螻蟻的意見?隨便應付一下那群吱吱渣渣的雞鴨就好。

屆時分校搞得一團糟,最後承受惡名的又會是誰?還不是學生,高層們依舊馬照跑舞照跳。據稱,分校明年開始「營業」,一切都發生得無聲無息。

是底線還是起跑線?
算了算了,不多諮詢就罷了,只要分校搞得好就可以了。沈祖堯不是說過營辦分校會堅守學術自由、民主管理和中大精神三項底線嗎?[3]但以現況來看,只怕這些底線不像底線,反似起跑線,還未開學,就越過了。先論中大精神,中大精神向來有不同的解釋。但中文教育相信是中大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文大學之所以為中文大學,代表著的是中大創辦之時以中文為教學語言,弘揚中國文化的理念,充滿著反殖抗爭色彩。到了2005年,劉遵義倡儀中英並重,但在實行上卻是偏重英語,當時牽起軒然大波,引發了一場師生聯合起來捍衛中大理念的「哭中大」[4]運動。

但觀乎今天,深圳分校一來就開宗明義的寫道要中英雙語教學,連以「中文作為主要教學語言」也不屑寫進去,而且更說至少一半教師會全球招聘,屆時那些教師說中文還是說英文,大家可想而知。雙語教學只是一個顧全中大精神面子的說法,實則只是一個騙子打出來的幌子。

中大精神另一個甚少爭議的是所謂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所謂何物?簡單來說是一種對人類的自身關懷,珍視人的尊嚴、價值、理想和文化,人文學科就是集中表現人文精神的教育體系。但觀乎深圳分校卻明目張膽的說主要開辦「理工及經管類學科」[5],而漠視了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等科目,幾乎是一所完全為經濟增長服務的職業訓練所。所謂促進研究水平,也只是一些高經濟產值的學科,以配合「迅速發展的珠三角」。這就是「中大矢志向中國新生代宣揚其教育理念及道德價值」[6]的真面目。
如此一來,誰能告訴我這是一所富中大精神的分校?

少數人的民主,管理多數人
在另一方面,更多人擔心的是分校的民主管理和學術自由,擔心深圳分校被內地政府打壓控制,「染紅」分校。資金上,分校的籌建和運作均獨立於中大沙田本校;制度上,分校的最高權力機構為理事會,由中大與深圳大學各委任八人組成,理事長由中大校長出任,並擁有最終決策權。有別於內地其他大學,分校將採用理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以「民主方式管理學校」。但問題是,受制政治力量如此強大,高度干涉大學自主的大陸政權下,這些所謂的制度真的能使中大分校超然獨立於政治力量之上嗎?

何況,這種沒有學生參與的制度真的就達到所謂的民主參與嗎?就像沈祖堯被問到如果分校內舉行「六四」集會將如何處理,他回應指理事會將就不同的事件及實際情況作討論[7]。簡而言之,沈祖堯連學生於學校舉辦集會的承諾都作不出。更令人不忿的是,在他們的眼中,所謂的民主決策從來都不包括學生在內,一切都是理事會說了就算。民主只是高層的民主,理事會高層投票決定不批準集會就已經是「民主管理」了。

校方的民主管理就是這麼簡單淺顯的一回事,也許我們早應破滅這些飄渺的幻想吧。

一所學費十萬,擇優錄取的大學
驟眼看,學費多少跟成績優劣並不是沖突。但細想一下,這真的沒有問題嗎?現時內地的各所大學收費不一,但全都只是每年數千元,例如北京大學一年的學費是4800至5300元、北京外國語大學一年是5000至6000元,不少地區大學則更為便宜[8]。而今天的中大分校竟學費要十萬,深圳政府資助二萬,每位學生盛惠八萬大元。

先不要說內地大部分市民的月收入不及香港,很多家庭月收入只有數千人民幣。中大分校的學費如此高昂,顯然並非尋常家庭所能負擔。到頭來,貧苦學生縱使考得上深圳分校,很有可能都會因財政問題不能升學。不要說內地貧苦學生,假如中大每年學費要八萬。出身貧寒的我,鐵定不能升學。

最後中大分校的學位花落誰家?答案昭然若揭,當然是大群內地富豪權貴佔盡學額,分校只成了他們其中一張顯威風,有面子的金箔證書;而那些寒窗苦讀的貧苦學生只落得被拒諸門外一途。缺乏合理而可接受的學費安排,所謂的擇優錄取只是世上最可笑可悲的大話。

結語
歸根究底,中大分校的設計從來都沒有顧及種種的中大理念,上至管理架構,下至課程語言政策,無一不是為了方便校方管理,諮詢計劃不求討論,不求完備,但求盡快決定完事。在這場深圳政府與中大校方攜手合作的計劃下,深圳政府借助中大的管理經驗和名氣,一方面為珠三江經濟服務,一方面為內地權貴子女提供出路,順道大撈油水;中大則借此機會提升名氣,鞏固其學術地位,加強與內地政府的關係,可謂一舉多得,達至雙羸局面。

至於教學質素呢?如何把具中大理念的教育系統移植於分校?分校如何確保學生獲得良好的教育?抱歉,這些資料都欠奉。也許,如何教得更好從不在討論日程之上。

[1][2] University Extension in Shenzhen,發展近況
[3][7]星島日報〈中大深建校 沈祖堯不怕「染紅」〉
[4]哭中大是一場於劉遵義任職校長時期,反抗其強迫各學系大量增加英語授課的運動。
[5]「……著重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成立初期將主要開辦理工及經管類學科,例如信息工程、能源工程、先進製造、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科學、材料科學、金融服務、工商管理及經濟學等。」University Extension in Shenzhen,〈中大在深圳簽署協議 籌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11年7月4日
[6] University Extension in Shenzhen,〈香港〉
[8]中國教育網,〈全國各地高校收費標準〉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