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批評
一般對主流媒體以致「言論自由」的評論,通常有幾個層次,每個層次都有其解決辦法,我們就來簡單看一看:

批評一:媒體是否被政府直接或間接干預?是否沒有言論自由?
解決:政府要被民主社會監督,媒體要自覺不輕易接受審查。

批評二:新聞工作者是否有操守?是否報導自己真誠相信的事實?
解決:政府/立法會/專業界監督,或靠專業操守自我監督。

批評三:媒體有否受到暴力的干預?是否每逢報導涉及某些有勢力人士,就會遭人上門搗毀,或從業員遭恐嚇?
解決:報警

批評四:媒體是否受財團過多的贊助或廣告影響,而直接或間接造成編採方向的傾斜?

解決:這裡似乎坊間流行的解決方法有三。
1) 政府/立法會/專業界監督,或靠專業操守自我監督;
2) 主流媒體由於需要大量的資金以達成「主流/大量發行」的目的,難免要依賴財團的錢,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民間自發組織獨立於政府和財團的媒體。
3) 大包圍,即以上兩項皆做。

第五類批評
這個批評似乎是大家最難面對的。這類批評有三個看似互相矛盾的方面:
方面一:媒體民主化的問題
若仔細看以上四個批評,都不難發現,四個批評的解決方法中,除了批評四的 2)之外,近乎所有方法都不是一般市民可以掌握的。可是,一般普羅市民卻是受主流媒體影響至深者,主流媒體對公共事務報錯或虛報,一般普羅市民就會被蒙在鼓裡,得益者卻很可能不是官就是商,又或兩者皆是。很明顯,媒體是否自由,與「民生」或「民主」都有很大關係。

受影響至深的人無法參與決定,這就是「不民主」的本質。在聲稱有自由民主和言論自由的地方,卻容許言論自由的核心載體(即主流媒體)的運作出現這麼不民主的性質,真是不可思議。

方面二:記者意識形態取向的問題好,即使你是民間記者,經濟上是獨立於官/商的,但,記者也是人,人有很多種,世上也有人相信獨裁政治才是出路,有人相信凡事信大佬就有出路,有人相信種族優越論,當然,心胸狹窄,公報私仇寫衰得罪自己的人在主流不主流的媒體都會有……換言之,媒體經濟獨立(於官/商)不等於政治思想上民主。相信某些不民主價值的人,就是會真誠地相信自己用不民主的價值觀所敘述的故事,是一個「真誠的報導」啊!

例如說:某記者真心地不相信世上有人信「公義」,認為所有「公」的訴求背後都是而且只是「私利」,那麼,他當然不會著眼於報導某個示威中有關「公」的部
份,甚至別人答了也當無聽過絕不報導,只關心某個個案發生什麼事。別以為這是無稽之談,做過基層社區組織的人對主流媒體這種態度可是相當熟悉的。

另一種情況就是,誰有時間和能力在工餘還能當個公民記者,去報導某些事?相信絕大部份都未必是基層勞動人民啦。換言之,其所關注的內容及報導的角度,缺乏
基層視點,也不足為奇。

那麼這兩個方面矛盾在哪裡呢?
媒體若要民主化,自然是希望多些公民自己承擔起傳播的責任。可是,如果越來越多人做媒體,但所關心的也不過是主流媒體所設定為「應該關注的問題」,那怎辦呢?例如,基層民生問題、少數族裔的問題、性/別平等的問題等,總會被當作不重要,如非「爆大鑊」,永遠都是報導「細細忽」;即使「爆大鑊」而獲大版
面報導,都不見得正面,又或會快速黯然消逝。

困局
如果,大家仍相信邊緣的、弱勢的議題不等於無重要性或對社會無意義,那麼這類議題是否無出路呢?我沒有標準答案,但可以分享一下所見所聞,字數所限,留待
下回再討論吧。

【如是我聞】
李維怡,19歲開始參與基層社會運動,關心人民如何可以自主的問題。近十年主要從事藝術培育、各種基層平權運動,及與基層民眾一起搞紀錄片及媒體創作,現為錄像藝術團體影行者之總監。書寫出版結集有小說/詩/畫結集《行路難》(2009)和《沉香》(2011),及友人合集《走著瞧》(2010)。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