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七刀

三改四後,中六文憑試與中七高考考生同時考入中大,令新生人數大增。有見及此,各間院校都好像推行了很多政策,把影響減到最低。中大當然也不例外,除了校巴、宿舍等外,飯堂的轉變,也尤為明顯。以本部為例,隨著書店搬到康本國際學術園,范克廉地庫飯堂擴建至書店舊址,加上新書院和新大樓附設的餐廳落成,似乎能應付大量學生的需要。那麼,實際情況又是怎樣呢?

飯堂擁擠的「盛況」
小記多在本部上課和用膳,比較熟悉那裡的情況。其實在上個學年,本部飯堂擠擁的情況,已經頗為嚴重。在中午十二時多,直到近二時,咖啡閣、地下和地庫餐廳,也坐滿了人。

新學年開始,地庫飯堂雖然擴建了,但就小記所見,這間位於「百佳隔籬」,主打雲南米線的新飯堂,人流並不是太高。這也許跟價錢和地理位置有關係吧。這導致新飯堂提供的地方,根本不足以應付增加了的需求。以往「Coffee Corn條隊排到去Franklin, Franklin條隊排番去Coffee Corn」的情況,不但沒有改善,反而更加嚴重。

小記在這個學期,大多於一時多才放學,二時半上課。從師兄口中得知,八、九年前的中大本部飯堂,擠擁情況不是太嚴重,在他於中大用膳的那個年頭,午飯用膳人數是穩步上揚的。但以往的學生入學人數是逐年漸漸增長的,今個學年卻出現「大爆炸式」的增加,擠擁的嚴重程度便加劇。依我的印象,在上個學年,只要待大概一時四十五分,飯堂便沒有這麼多人。現在,卻往往要到二時許,才能在沒有太多人的情況下用膳,然後趕去上課。若不如此,恐怕只能忍受人頭擠擁的情況了。如此一來,太快進食,然後匆匆忙忙的跑去上課地點,對學生的健康,其實不是太好吧。

最辛苦的其實是工友吧!
直覺上看來,每天都忍受這麼長的人龍,同學似乎很辛苦。這無疑是有點辛苦,但最辛勞的,卻是服務同學的工友。相信大家也曾聽說,食肆是這麼多工種之中,較為辛苦的一個。小記常常到地庫飯堂吃飯,跟他們都混得頗熟。有次聊起他們在新學期的工作狀況,雖然飯堂營業時間沒變,但繁忙時間卻變得更長了,人手也沒有增加,令到工友們可謂百上加斤。人龍源源不絕的來,他們只好不停機械式地拿碟、盛飯、夾菜、倒汁,好讓他們能保證同學能拿到飯菜的速度。

除此之外,同學增多了,就意味著他們要準備更多的食物。飯堂的營業時間是一回事,但準備時間又是另一回事。據一個工友說,飯堂在七時半開門,但他要清晨四五時就開始上班準備食物。需求增加了,他們就要用更多的時間準備。有一個工友甚至身兼兩職,飯堂的工作量增加,休息的時間自然會少。

清潔的工友也不例外,人流增加,他們收拾東西的速度便要更快,以空出桌子給下一輪客人使用。但清潔的工友,就小記所見,人數也甚為不足。可見他們其實承受了不少壓力,動作稍慢,恐怕就會被催促一輪了。

咁究竟點算好?
開設更多的餐廳看起來是一個可行的方法,但是,也需要注意到幾點,例如地理位置、空間、價錢等等。學生現時大多在本部或新大樓上課,這兩個地方的餐廳,空間需要更大。現時康本國際學術園的餐廳,明顯地空間不足,只設有十數張桌子,價錢比其他飯堂貴,飯菜的份量和選擇也少。這變相令學生都堆到眾志堂用膳,令那邊壓力增加。

現在中大飯堂,並不需要繳付租金,只有維修費用。雖然膳食成本正逐漸增加,但這些飯堂,是不是就需要如此節省人手、提高食物價格,才能維持其營運?學生眼看食物價格逐年增加,但飯堂的財政狀況,透明度卻如此之低。即使有問卷詢問學生意見,但由於資料不足,根本就沒有可能給予根本性改變飯堂問題的意見。在遴選飯堂承辦商的時候,能否加入公開財政狀況之類的標準,令學生了解飯堂的營運狀況,從而檢驗飯堂提出的「營運艱難」諸等理由的真確性,遏止這些損害學生和工友利益的行徑?

此外,當然是增加人手,紓緩工友的壓力。如上所述,工友的狀況因客量增加而變差,餐廳因要維持成本,故應該不願增加人手。那麼,校方似乎可以補助這些餐廳,改善員工的狀況,同時令飯堂的服務質素更好。當然,這些改善方法,均為小記設想,實質上能否做到,還看校方試行現時的措施後的調整方案,以及同學的爭取。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