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雷丁

每天當我們回到中大,自不免會在這個有約一成內地學生的校園,聽到一句半句的普通話,聊著我們聽不明白的話題。回到宿舍,看到間或從房裡走出來的內地學生,互不理睬匆匆走過,心裡不禁浮起疑問,到底他們是如何看待我們?

剛過去的3月4日,內地本科生聯合會(MUA)聯同中大學生報和學生雜誌《獨立時代》,舉辦了校園內首次公開的本地與內地生的對話交流─MUA文化節沙龍,讓雙方進行對話,互相了解。

是次沙龍有20人左右參加,主辦方首先播放一段關於內地和本地大學生關係的短片,然後開始與大家的討論。討論內容包括如果雪櫃裡的奶酪(芝士)被人偷了,首先會懷疑誰;然後再進入討論雙方價值觀、生活習慣、背景以致政治看法。

誰偷了我的奶酪?!

當雪櫃裡的芝士被偷了,在席的本地學生大部分認為偷的人是內地學生,但另一方面,內地學生卻幾乎一面倒的認為偷的人會是本地的學生。從這裡出發,與會者開始熱烈地討論著造成這種刻板印象的原因。怒火矇蔽理智、雙方互不了解等老生常談先撇開不說,筆者認為其中一位內地生的觀點帶出了另一個視角。他表示從小到大,家裡都教育他要提防身邊的人偷他的東西,而同時偷竊的事件也真的層出不窮。久而久之,他就會培養出提防身邊的人的習慣,並經常感覺身邊不認識的人會偷他的東西。其他內地生亦表示贊同。另外,內地生作為這個城市中的陌生人,視本地生為外人,發生事情是會懷疑本地生也是正常的;本地生的原因也相似,與本地生(語言上)的親切感也是這種懷疑的原因。

香港的媒體,內地的迴響

熱身討論後,話題開始轉向雙方價值觀、生活習慣等等較深入問題。有內地同學表示,於內地生活就像有刀懸在頭上,要知道有甚麼可以說、甚麼不可以說,網路上也是一樣;相反,在香港則感覺大家都習慣討論,較願意表達意見,可能因此造成文化上的差異。可是,亦有內地生提出意見,認為不同地域的生活也會比較不同,在廣東的因為可以看到香港的電視,意見表達也會比較多。

生活在沒有新聞自由的內地,內地同學又是如何看待香港的媒體?部分內地生認為蘋果日報的報導過於煽情,影響內地人對香港的觀感,認為香港人敵視內地人。另外,他們也認為內地新聞引用香港新聞時的來源單一,特別例如蘋果日報等比較煽情的報導,又或是一些翻譯上的問題,都會加深兩地的誤會。

但是,他們同時認為儘管香港某些言論比較煽情,其描繪的也是事實,例如在Facebook上經常看到的內地遊客隨處便溺、在東鐵上大聲吵架等等。可是這些都只是從一些個別事件,配合著日常積累的不滿,例如平日內地人高聲說話、排隊打尖,而爆發出來的情感。

關於少年先鋒隊和共青團,我想說的是……

談起少先隊,大家首先想起的可能是他們配戴的紅領巾;而談起共青團,大家更可能想起共產黨的培訓基地。但是少先隊、共青團這兩個港人聞之色變的團體名稱,在內地生的心裡又代表甚麼?多位與會的內地生不約而同的表示,少先隊和共青團在他們心目中,就是「交會費」的同義詞。他們表示這兩個團體,基本上只要你在學校裡品學兼優就能進,而進了之後就是每年交會費(也有人表示根本連會費都沒交)。MUA的主席亦分享了他的個人經驗,關於他曾經被評為積極入黨份子的事。他高中的時候成績好,而且經常閒閒的無事做,老師就跟他說剛好他們學校要承擔一個積極入黨份子的名額,就叫他去了。他聽從了,但當了積極入黨份子對他的生活根本沒有影響,而到現在都還是在『積極』當中……

香港這個……城市?

對於內地的情況,內地生的想法都說了不少。可是他們究竟是如何看香港--我們正在居住的城市呢?「香港是一個半獨立的經濟實體,」一位內地生說,「因此在討論香港的問題時不應單以地區視角去看。」他再補充說,要解決香港的問題,不能以內地城市例如上海的方式去做,要結合香港獨特的經濟環境去梳解。

另一名內地生則補充,現在社會的討論過於突顯兩地的差異而非相近之處,而討論的重點則應該集中於「生活習慣/經驗」以了解雙方,但不應煽動種族仇恨。

中港矛盾嘛……

以上的觀點,大多集中於一些比較細微和局部的看法,那他們對總體的中港關係又是怎看的呢?「一竹篙打一船人」是不少與會人士對現在港人排斥內地人的理解,例如與會者的內地生其實也有提及過,他們在去藥房或者超級市場買日用品的時候,都會覺得水貨客十分滋擾。可見,其實並非所有內地人都喜歡水貨客,都會走水貨,都是萬惡不赦的。而有內地生進一步提出這種訴諸感情的排斥,會導致我們直接拒絕內地的政治文化,無視這個切身的問題。中港矛盾,根據其中一位內地生總結,其實就是語言、生活圈子、生活習慣和是否願意踏出第一步去真正認識對方。

結論

這次的文化沙龍最大的效果,是讓我們破除一些固有的對於內地(生)的迷思,更加了解內地生的面貌。例如他們是如何看待我們的這些本地生,以及他們的生活。這種固有概念的來源,可能是因為惰性致使。因為懶加上習慣,令我們難以意識到這種概念的可怕之處。試想一下,你在被人偷食物後,沒有任何證據或者理由,就馬上想會是某一群人做的。情況就甚至像以前白人歧視黑人,有甚麼不好的事發生,不管有沒有證據都會怪在黑人頭上,這種思想十分恐怖。

要真正認識一個人,不應該只靠聽取別人的評語,沒真正跟他一起生活過、工作過,你就不算真正認識他。只要互相了解更多後,我相信我們會發現其實內地生也是人,他們跟我們的差別其實並沒有那麼大;而最重要的是,每個內地人都是不同的,根本不能用一個標籤去囊括所有人。嘗試踏出第一步,展開對話,可能就是邁向解決的第一步。

後記

這個首次舉辦的沙龍人數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但大部分都是內地學生。正如沙龍結尾總結時也提及,討論的火花不足,可能是導致成果不大的原因。另外,會來這次沙龍的,都是願意/希望跟對方進行對話的人,對打破雙方隔膜幫助成疑。但作為第一次嘗試,是次沙龍也辦得有板有眼,寄望將來能夠有更多的活動,辦得更好,協助解決長久以來的死結。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