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宗義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

(原載於《中大學生報—九九九 迎新》,1999年8月17日)

答應在《迎新特刊》給新同學寫幾句話,但下筆時卻頗費躊躇,可以說的話固然不少,但很多已屬老生常談,多講無益。因此下面我只想就個人親身經歷所得的體會略說一點意思,希望對新同學思考自己未來三年大學生活的方向能有些幫助啟發。

回憶十六年前我考上中大的時候,興奮之餘,面對新的校園環境、新的學科知識與授課方法、新的老師同學,心底實在有股難言的陌生不穩之感。於是只好凡事戰戰兢兢、謹而慎之地應付。就算是參加書院的迎新活動以至到保健處作身體檢查也不例外。還清楚記得那年書院的迎新營進行了一半之際,籌委員忽然宣佈經費出現問題,要我們新生幫忙想辦法集思廣益,以求解決困難。結果我在認真窮思力索、積極參予討論之後才發覺原來只是一場遊戲。從今天自詡醒目掛帥的年青人看來,那時的我確實可謂「戇居居」。不過當時我只是苦笑置之,且事後還再三玩味自己的出謀也許真的可行並因此感到沾沾自喜。在往後一年的大學生活中,那分陌生不穩之感仍是揮之不去,而我唯有以如履薄冰的態度去勇敢面對身邊的人與事。怎料到學年終結作自我檢討時,卻發現自己無論在課業或生活上都大有收穫,過了十分充實的一年。由是我體會到有陌生不穩之感不僅不是壞事,相反,它其實是驅使我勇於向前開拓探索的動力所在。中國人有句老話︰「人無百歲命,常懷千歲憂。」這憂即是生命無常的陌生不穩之感,然也因有這憂,人才可以在有限的百年之內思議那千年之可能。可見這憂的創造力之大。後來我便嘗試刻意在大學生活中保持甚或追求這分陌生不穩之感,原則是不要懼怕把自己置於嶄新的境況。至於具體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專門修讀師兄姊口中那些難啃的學科,或者追求一位人人都說很難成功追求到的女孩……

這幾年回到中大任教,我因負責開授一年級的課,所以常有機會接觸到新同學。有趣的是,我發現他們當中很多在中學預科時已蒐集了大量有關大學的情報,一些甚至連大學有多少間飯堂、位置在那裡、味道那間最好等也早在入學前已瞭如指掌。迎新時又得系內師兄師姊仙人指路,面授科目行程之機宜。於是在未開課前腦中已存入一大堆那些科目可修,那些科目不可讀、那位老師如何如何的想法。而結果上課還不足一個月,人已變得儼如識途老馬。這種積極主動的調查精神雖不能不教人佩服,但實則這絕非真的適應環境,而是儘快建立起一套既定的模式來把生活與生活的環境模式化。人活在一定的模式中無疑是會覺得較安穩妥當,彷彿一切儘在計算掌握之中。不過生活也只能是模式中周如復始的重覆,怎樣萬變也不離其中,更遑論看到模式外還無限風光。現在走在百萬大道上,常覺迎面而來的學生好像大多是差不多的一個模樣,其原因恐怕即於此。我們必須知道有時安穩妥當即等於生活停滯不前、缺乏動力。如果你憧憬未來三年的生活會是多采多姿且成為一生中最快樂難忘的片段,便得緊記切勿讓自己模式化。正面的講,即好好珍惜那分初進大學時的陌生不穩之感。其實要明白陌生不穩之感即使人勇於探索的道理並不困難,凡有過戀愛經驗的人只需回憶一下戀情開始發芽時那分心情即庶幾近之矣。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