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君穎

本學年的兩次reg科期已過,不知莘莘「孝子」在當時有否問候CUSIS老母呢?CUSIS的效能,相信不少同學都曾領教,並期望它會變得更快更穩定。不過對於一些同學來說,改善CUSIS也解決不了他們的選課問題,因為問題的核心源於reg科的次序,這導致他們較低機會在修業年期裡入讀所有心儀科目。而這些不幸者,便是經由副學士升上中大的同學。

每學系總有十數名,甚至數十名同學來自副學士,卻甚少人知道他們身處的制度與一般同學有什麼不同,更莫說他們的困苦。然而他們所承受的,或比其他同學更為沉重。若要理解,就必先認識中大的選課機制。

修讀兩年或四年 都在最後才選課

現行的選課程序分不同階段進行,以今年為例,便依據以下順序分了四個時段:

Asso

雖然大部分副學士入學生因為學分豁免的緣故而能修讀第二年課程(senior year intake),但由於中大以修業年期(year of attendance)來計算年級,因此他們仍被視作一年級生。根據上述的選課次序,即不論你是只讀兩年的舊制副學士入學生,或是三年的新制副學士入學生,還是剛考完文憑試需讀四年的新生,都同樣在最後階段才選課。副學士入學生的reg科機會比一般同學少,這樣的選課次序便令他們面對不少問題。

副學士入學生的更難處

筆者訪問了一些副學士入學生,他們縱使來自不同學系,回覆卻十分一致──「未reg但想讀既科已經冇曬位/得返幾個位!」「reg唔到major同UG!」「reg唔到PE!」乍看之下與一般同學無異,你可能會說:「有乜咁慘姐?」

我們都曾經成為一年級生,感受過心儀科目由幾十個位變為額滿而自己還未開始選課的痛苦,但那時就算選不到,也還有下年、下下年,甚至下下下年的機會。然而對於今年副學士入讀舊制的同學來說,就只剩一年機會了。若然不幸地,想讀的科目是每隔一年才有,那便GG了。一名文化研究同學便曾差點永別心頭好:「除了必修科外,文研的科目基本上都不會年年開,那科是早已計劃要讀的,選不到實在著急,幸能在add/drop期間成功加選。」

而且副學士入學生礙於修業年期短,每學期修讀的學分不能太少,否則之後便會「追分追到死」,因此選不到心頭好時往往需找其他科目取替,而通常剩下的就只有那些長期有位而不感興趣的科目。一名藝術系同學慨嘆:「熱門的科目來來去去都是那三、四個,揀不到便要被迫讀『籮底科』。」那位同學指的「籮底科」是美術史科,對於一些渴望發揮創意小宇宙的藝術系同學來說,被迫讀一堆史科都咪話唔慘。

有兩名統計系同學更指連必修科也選不到,需要求助於學系職員和教授。亦有哲學系同學遇到類似問題,幸好老師見他們「咁慘」便多開兩、三個位。雖然reg科失敗後並非毫無辦法,但不是每位教授皆願意加開名額,而在大學通識和體育課上,加額更是難事。很多熱門的大通,例如有關日本文化的科目、「邏輯」、「香港文學欣賞」等,不待一年級選課開始,就已經全滿。因此在受訪同學的失敗經驗中,大通每每榜上有名,是為重災區。

Asso2

表一:舊制學生主修科的畢業要求學分

有得揀,先至讀得爽

有見及此,筆者電郵至註冊及考試組(RGS)查詢這個選課次序的編排理由。他們回應指副學士入學生因有學分豁免,在大通、體育和語言上的要求較一般新生低,若他們提早選科,便會對其他新生不公平。言下之意是大家同是新生,雖然副學士入學生有的時間較少,但學分要求已相應減低,沒理由還能較先reg科。

RGS的回應未嘗沒有道理,而且此機制在2010年CUSIS推出前已經過中大及書院學生會同意,相信並非草草決定。儘管如此,它仍忽略了更關鍵的一點──甚至可說是選課制度存在之原因──選擇的重要性。

同學每年都對選課系統怨聲載道,證明他們並非對於修讀甚麼科目毫無所謂。而副學士入學生因缺少選擇而遭遇的慘況,並非額免一些學分便能彌補的。以舊制課程為例,一般同學需在三年內修讀約60多學分的主修科,而副學士入學生則需在兩年內修讀50多至60多學分的主修科(詳細例子請見表一)──沒錯,基本上跟一般同學相差無幾,但他們只有兩年時間,即平均每學期需讀五科主修,真係夠曬chur。課程已經緊張,若在整個學期,甚至一整年都要不斷修讀一堆艱深或不感興趣的科目,真係命都冇!普通同學在愁雲過後還可享受兩、三年漸見陽光的日子,但舊制副學士入學生第一年的慘霧,就已等於一半大學生涯的境況。雖然他們在翌年能首輪選課,但僅一年時間又怎足夠把之前失落了的major、UG、PE讀完?如斯種種突顯了「選擇」對副學士入學生來說尤其重要!學分調整並不足以解決他們的困境。

再者,這種「學分調整」的說法根本不能反映整個選課次序的邏輯,反而受訪同學卻一語道破:「我深信reg科次序是根據一個理由──邊個趕住畢業就應該有權reg先。」現時越高年級越先選課的做法,大抵是為了避免同學在畢業之時都不能修讀理想的科目。那為何談到副學士入學生時,這個邏輯便突然不適用?

故此,選課次序實應按修業年期來編排,越接近畢業的便越先選擇,而副學士入學新生便應與二年級同學在同一時段。

其他可能建議:預留名額

在每學年的第一個學期,舊生多數於八月中旬選課,而新生則較之遲個多星期。如依方才建議把副學士入學新生放在二年級時段,他們或在入學註冊後數天便需選課。若憂慮這樣會使他們沒有充分的時間和資源準備,便可考慮在第一個學期的大通和體育課上為他們預留一些名額。事實上,現時由於護理學二年制課程的同學需到醫院實習,上課時間緊迫,大學通識教育部按護理學系的要求,已有預留一些適合護理學時間表的大通定額,分別給二年制入學和所有護理學同學,譬如這個學期便共有23班大通留有名額,當中又如「香港文學欣賞」便留了13個位給全部護理學同學。亦因如此,護理學系的副學士入學生較少遇到上文提及的選課困難。既然大學通識教育部對護理學同學如斯細心,也不妨考慮把這關懷推展至其他同樣時間緊迫的副學士入學生,在第一個學期給予他們少量名額。[1]

因效率太差引致同學發起Facebook專頁嘲諷,CUSIS都認真「威威」。然而大家在投訴系統的同時,其實還有一群副學士入學生需承受額外的壓力──追學分,趕畢業,不知以後能否選到心頭好,卻要先把「籮底科」都塞進時間表。縱然現時把所有新生皆視作一年級的做法方便管理,且若要為副學士入學生調整或需重新諮詢學生會及同學,但選課終究為了使同學能自由選擇有興趣的科目,又能否因為「麻煩」而輕視選課機制的缺陷,以及同學遭遇的困難呢?

[1] 根據大學通識教育部給予的資料,現時亦有預留名額予內外醫學全科課程的同學,以及不懂中文的同學。若在選課期後仍有未用的預留名額,便會在之後釋出予所有同學。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