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豆昊

 

當你閱讀這篇文章時,落戶龍崗區、與深圳大學合辦的深圳分校已經開學。由2009年校方探討設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下稱深圳分校)的可能,到今年上旬確認招生,深圳分校一直沒有太多人關注。直至剛過去的暑假,媒體爆出馬料水大學以及其深圳分校的證書「大概一致」,以及深圳分校畢業生有機會競選校董管理中大後,此事就鬧得熱烘烘。學生、校友紛紛聯署,表明港深中大不能混為一談。除稍有討論證書的問題,其實我們都無從否認,我們對深圳分校實況一無所知。

 

你最關心的事

關愛中大的各位想必急切想知道證書事件發展。放心好了,校方澄清「證書上清楚注明學生於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修畢學位課程」,大家定能分辨兩所大學的證書。深圳分校畢業生的確會獲得兩張證書,事緣內地的證書走雙軌制,大部份畢業生會同時獲得學位證書和畢業證書,而兩者皆與中大畢業生所獲的不一樣。

至於深圳分校畢業生加入校友評議會後能否競選校董,該會聲稱將修訂章則,區分兩地畢業生於校友評議會的權利,實際修改內容仍在商議。

經此一役,校方表明日後會小心處理兩地畢業生的身分。然而,大家突如其來的關注,是筆者意想不到的。探查面書上和朋友圈的意見,大家都覺得「張證書cheap晒」、「見工蝕晒」、「影衰中大人個名」⋯⋯意見大致分為兩類:有人擔心影響證書認受性,有人則擔心中大價值受損。

 

證書背後:搵工大作戰

證書其中一個意義是向僱主表明你於何校畢業。 中大證書在大眾眼中一向頗為亮眼,但自深圳分校一事,學生、校友都大呼證書被玷污。校友在面書上聯署寫道: 「倘若中大(深圳)有任何醜聞,大眾或會誤以為香港中大牽涉其中,間接損害中大學生利益」。深圳分校還未開學,便預想其辦學失敗─這是多麼不踏實的前設!筆者明白在內地辦學的風險,但疑慮歸疑慮,現在我們未有甚麼論據質疑深圳分校,實不宜作空洞的假設。

以上說法中, 證書似是有異常重要的地位。然而,該反思的是,花費四年在馬料水山頭,間或出席博群電影節或守護新聞自由的集會,難道只為裝備自己以迎接市場競爭,獲得一紙證書?這又應否是大學最重要的意義?證書將各人的價值量化,並交由市場定奪;在市場面前,你只是某國際知名或次等大學裏,某吃香或乞食的學系中某種水平的畢業生。僱主所需的不過是勞動力,你和同樣手執證書、戰兢等候面試的其他人無大分別。大學只是單純的職業訓練場所嗎?不是應該培育批判社會的學生嗎?

再退一萬步來說, 即使以這樣的價值衡量,公司定會有其他聘用機制,稍為檢查便可得知面試者畢業於何校。再者,檢核證書以後,應徵者還要經歷面試筆試,過五關斬六將,才可贏得一席位。可見實際操作時,兩地畢業生不可能被混淆,證書也沒想像中重要。

 

證書背後:失落的歸屬感

除了競爭,證書也象徵了身為中大社群一員的身份。因著深圳分校一事,不少同學感覺對中大的歸屬感遭僭越。好些中大人常以「人文精神」、「書院制」為傲,展現其貌似獨特、無可取締的身份和情感。無可否認,中大建校時的書院制、以中文為教學語言、多年來的抗爭歷史和人文關懷,的確可貴。但可貴的,是過去了的歷史。當下的中大書院理念似有還無、提倡表面是「國際化」的英語化(詳見P.19〈犧牲本科知識換來甚麼?反對社會學系英語化〉)、剝削外判事件時有發生。既然這些獨特之處已一再遭侵蝕,  那我們的歸屬感到底紮根於甚麼?難道只是校方虛有其表的宣傳?

沒錯,從個人出發的經歷、得著和情感,也是歸屬感的一種。不過,我們每天想的都是個人有否得著、快樂與否,不甚了解中大的歷史,不聞不問中大的發展,甚少承擔身為社群一分子的義務,關心這裡的人事物。撫心自問,除自身修讀的課程內容,我們有否了解過真實的,或許醜陋的中大?我們付出過甚麼守護書院制、建立人文精神?過去的深圳分校諮詢會,我們又在場嗎?或者,我們對中大的歸屬感不過爾爾。

 

如果你真正關垂中大

來得快去得快的關注,似是要劃清界線,多於深切疼愛中大。深圳分校與中大無可割裂,直接影響我們。若然各位真的在意中大的未來,不如把關注落在恰當的地方,從根本了解深圳分校,監督它已成的部分、改變它未成的部分。在此,筆者先簡述一下深圳分校的基本資訊。

中大於2011年與深圳市人民政府簽訂框架協議,2012年籌建深圳分校,並於2014年招生。話說2006年被批匆匆定案的新書院組建計劃,最快建成的善衡書院數座建築物也耗費了整整五個春秋。深圳分校的籌建速度,實令人嘆為觀止!

校園深圳分校資料表

 

 

 

 

 

 

 

 

 

 

深圳分校資訊龐雜,掛一漏萬,筆者將就當中幾個要點深入討論。

學費方面,沈校長一邊廂提出要為平等教育出一分力,特設數項獎助學金,讓偏遠落後地區的學生都能享受高等教育。但另一邊廂,深圳分校一年學費人民幣9.5萬,比起北大清華高出九萬大元。難道沈校長認為有獎助學金便能為收取高昂學費辯解?把未算得上捉襟見肘但付不起九萬多的學生拒於門外,任由深圳分校淪為權貴大學嗎?

深圳分校現有一間書院,正籌備第二間。於校方的宣傳中,「書院制」毋庸置疑成為賣點,但君不見校方何曾提及書院精神或理念等字眼。深圳分校的「書院制」不應是「將中大書院的名字設施複製」以吸引捐款者、 學生的橋段。「書院制」本是為了培育出各有特色、想法不同的學生。僅把書院精神的實踐著眼在書通、宿舍,實遠遠不夠。

深圳分校計劃設立經管學院、理工學院和人文社科學院。首兩個學院的課程都與珠三角的發展方向不謀而合,而人文社科學院亦只打算設立相對「實用」的城市學、全球研究和全球可持續發展。劉遵義在位期間,當時的副校長華雲生(現為常務副校長)曾在簡報會上赤裸地指出,發展深圳分校就是為了獲取資源配合珠三角和香港的經濟發展。龍崗區區長馮現學也曾說,希望由中大牽頭,將龍崗區打造成國際教育集聚區,推動該區工業化、信息化和城市化[3]。深圳分校尚未公布人文社科學院的推行日期,惟筆者希望人文社科學院長能提供鍛鍊學生批判視野的學科,  如政治學、  社會學,  和  「不值錢」但能傳承文化的歷史系、中文系,以培養學生對社會的了解,推進改革。

自沈校長上任,他中途移植理念,說要藉創意教育、公平教育和文化教育貢獻內地高等教育,且宏揚中大辦學模式和理念,培育有承擔的人才云云。但在學費、書院推行和課程發展三方面可見,現時的深圳分校受市場價值影響,趨向教育商品化,與校方所提倡的仍有好一段距離。所以,既然學生、校友對中大疼愛有加,我們不必急著劃清界線,倒是要持續關注深圳分校的發展。沈校長能成功移植教育理念,還是會衝擊僅存的「中大理想」,我們暫且要拭目以待。

 

[1]深圳商報《港中大(深圳)年學費9.5萬 首批招收300本科新生》20140428

[2]據暑假往深圳分校考察的中大學生會代表所說

[3]南方日報《港中文大學落戶深圳 能否打破”孤島”怪圈?》20140326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