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校方收集了700多份有關超市擴充的問卷,當中不少同學支持擴充,因為他們希望解決超市排長龍的問題,以及增加貨品種類。筆者本質上並不反對擴充超市,但即使擴充,上述兩個問題仍要仔細考量。

 

首先,超市雖然經常排長龍,但每次等候時,三個收銀處都只有兩個店員,如果多一人結帳,會否已經大幅紓緩了排隊的問題﹖會否最後只是人手問題而非空間問題?至於貨品種類,據筆者觀察,百佳每晚都剩下三十幾款麵包,蔬果凍肉等貨品亦賣不完。同學希望增加貨品種類前,又可否想一下,很多貨品,例如麵包,根本不用售賣如此多種,多出來的空間又能否售賣更多其他必需品?

筆者並非主張禁欲,而是想指出,現有超市的問題並非純然是空間問題,還有超市架構及運作原則的問題──所謂人手問題或貨品種類不足,對百佳來說,關鍵都只不過是能否賺取利潤:收銀處長期空置無非是因為多請一個店員不化算;貨品經常剩下但又持續入貨,不轉賣新貨,便是因為自覺現時的銷售策略賺得最多。百佳只要賺錢,貨物浪費以及是否同學最需要的問題,自然毫不相干。

 

然而,一間商舖無論如何無法撇開成本效益的考慮,即使是講求理念的合作社,同樣會面對相同問題。不過,英國一間合作社超市,為處理採購數量難以準確的問題,便於店內設立廚房,將快到期的食品烹煮成餐點,大幅減少浪費,更滿足了消費者的其他需求[1];百佳不願增加成本去紓援同學的排隊問題,但中大女工合作社的姐姐卻能因應平日不同時段靈活調配工作,按需要在繁忙時間安排更多人手遷就顧客。

 

以上兩個例子,背後反映的是合作社不只以成本效益作唯一考量,更會承擔環境和社區責任。英國合作社超市考慮對環境的影響,故此不會只顧及自身利潤,更會避免生產造成的浪費。另一方面,女工姐姐願意處理同學排隊的問題,是因為她們明白自己不只是賺錢,更要照顧各同學的需要,哪怕有時會增加營運成本。

 

如果擴充之後的超市繼續只著重成本效益,誰又能保證排隊問題不久後不會重現?帶出以上例子,只欲說明無論支持超市擴充與否,都不能只停留於思考空間或人手的問題,而是必須從現時超市的運作原則及機制思考不足和可能。作為思考超市可能性的參考資源,同學可嘗試了解更多合作社超市與一般超市的分別[2]。

 

[1]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273/article/1839

[2] 同學可嘗試搜尋The People’s Market/英國人民超市。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