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靈/

 

一千年來,棉花是印度中維達巴種植區的經濟命脈。70年代,孟山都公司,一家跨國農業生物技術公司藉美國政府向世界貿易組織施壓以逼使印度開放種子市場。從此種子商只賣孟山都公司研發的混種棉花。此混種棉花產量較高,卻不能防蟲,故需要施加農藥。然而時間過去,蟲害抗藥性增加,農民開始用田地向高利貸抵押以買更多的昂貴農藥。1997年開始有棉花農自殺,人數不斷上升。2002年,孟山都公司引入聲稱會根治蟲害的BT棉花種子取代混種棉花,進一步提高種植成本,但另一種蟲害出現。棉花農自殺率居高不下。16年來印度有25萬農民自殺,直至現在平均每30分鐘就有一個。

 

《苦澀的種子》於2011年首映,主要攝於印度一個小村落特蘭塔克里,以及周圍的城鎮,探討印度大量農民自殺的問題。片中主角之一,18歲的曼姝莎・安柏瓦,土生土長於特蘭塔克里。她的父親,同為棉花農及村代表,是特蘭塔克里第一個轉用混種棉花而自殺的農夫。曼姝莎為了不讓自己的悲劇在其他農村家庭重演,立志要當記者,讓印度社會正視農民自殺問題,趕走BT基改種子。片中曼姝莎與棉花農拉姆-克利區納・科普瓦的故事互相交織。曼姝莎組織報導材料的同時,拉姆-克利區納,如曼姝莎亡父一樣,一步步墮入孟山都公司,BT種子製造商造成的死胡同,他很有可能就是下一個自殺的農夫。

 

科普瓦太太:「年復年,土地在欺騙我們」

 

片中科學家凡達娜・席娃指出自殺的農民對無法還清的債務盡是不解。即使混種種子有問題,他們都毫無保留轉用同一家公司的BT種子,可見農民從不認為失收是新種子本身的問題。反之,他們認為一切歸因於土地,歸因於氣候的變化,並期望新一年能帶來好收成。 從科普瓦夫婦看到蟲害的失落,雨季來臨的喜悅可見,他們真的將一切託付給土地。他們如此相信土地,然而,失收代表了土地不再庇佑他們,帶來的不解和絕望就令他們怪責自己,最後自殺。土地於他們是用整個人生用心經營的一切。出城打工雖然可令他們不用還債,卻會將他們的生活連根拔起,於他們既恐怖又不能想像,新種子並沒有帶來如孟山都公司所渲染的神話,只給他們帶來了無盡的茫然和痛苦。

為甚麼他們會如此亳無保留地用新種子,放棄一千年來都沒出現過問題的農業方式?

片中可見,從大字橫額到入村與村民互動,孟山都公司及其代理商對BT種子盡是作出舖天蓋地的不實宣傳。眼見農民自殺數字持續上升,不論是科學家凡達娜・席娃所帶頭訓練的的永續農業,或是曼姝莎有參與的農民抗議大會,因資源問題都遠不能抗衡對BT種子的宣傳。另一方面,孟山都限制了對其BT種子獨立客觀的科學研究。在此環境下,印度農民一窩蜂去轉用BT種子。當農民意識到出現問題,曼姝莎去市區找傳統種子時,零售商告訴曼姝莎「這年頭沒有人用普通的種子囉」。國際壓力下,傳統的種子在印度絕跡。孟山都先欺騙,後用權力壟斷印度種子市場。種子不斷推陳出新,然而每一次種植成本都會大幅飆升。不過農民從來只認為問題在自己身上,無關種子的改變。結果愈來愈多農民投向高利貸,然後欠債自殺。孟山都造成的,是令人心寒的死胡同。

 

我們無法置身事外

 

棉花的銷售牽連著全球的銷售鏈。《苦澀的種子》是《全球化三部曲》的最後一齣記錄片,前兩齣分別是《我們不要大賣場》和《中國正藍》,分別是講述超市商場如何破壞小城的社區關係,及中國的血汗工廠。其訊息很清楚:我們所穿的,從種植,加工到銷售,每一步都是對當地居民生活徹底的破壞。我們要認清消費者責任,不再跟他們割裂。在買一條中國製造的Levi’s牛仔褲時,我們應該先停下來,回憶起這些給印度棉花農帶來苦澀的種子。

 

苦澀的種子

導演 / Micha X Peled

2011|88mins|印度語|中英文字幕

放映日期及時間:

17/1/2015 (Sat) 7:30pm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多媒體劇場 (九龍城聯合道 135 號)

映後討論 農業與全球化:不祥的拍檔 嘉賓:劉健芝博士(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