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與中學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然而,剛離開中學的你卻已經從不同人口中,了解到何謂充實的大學生活,對之有一肚子盤算。「從O’camp認識摯友,到課堂宿舍結交良伴,然後用功讀書之餘又可以夜夜笙歌。」如此青春的畫面情節,再加上旁人與前行者的慫恿,一股腦直衝過去也不為過。不過,這又是否你真正想要的生活?

如果我們相信每個人的生活也是獨一無二,那有多少人站在上述的青春圖像以外?有人想缺席O’camp;有人害怕孤獨,又討厭社交;有人想住宿,有人不想住;有人生活得非常壓抑;有人喜歡上遊走於校園各處……這些經驗不是標準的五件事內容。但如果這是異種,那標準又是誰所定立?我們何解又要順應?從中學釋放,還未踏入正規工作,大學是我們能夠稍為無視標準的時空。在其中,或許不標準也可是生活的面貌。

青春除了雜亂,還是傷痕。入到大學,成長的悸動一舉襲來,使我們遍體鱗傷。中學與大學只差數月,但自立、自由、自主的渴望,卻藉由大學建築及大學生身份提供的自立條件:住宿、兼職、愛情、責任……迸發而出。經歷過擺脫父母,認識男/女朋友,自己還grant/loan,就是獨立的成人?在「經一事,長一智」的概念掩護下,成長儀式般洗煉我們:剝脫稚嫩的皮膚,裸露成熟的肌肉,讓風霜劃下傷痕。最後,我們無視鮮血淋漓,拖著衰敗的軀殼接受「堅強」的加冕,登上成人的殿堂。回首,一地殘骸:母子破碎的感情、愛情以外的關係、金錢以外的生活……

青春/大學是一卷漫長的浮世繪,裏面有動人、繽紛的畫面,但始終藏著另類與傷痕的筆觸。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