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或許佔據你過去十數年間不少時間。如今上了岸的你回顧以往的學習生涯,你究竟是為了甚麼才會讀書?不少長輩,甚至連主流社會都在說:「不讀好書,你就沒將來;讀好書,就能考上大學。」知識在他們眼中,彷彿只是一種工具。如今上了大學,你變得更自由。比起在中學,你更有可能找到你心水的課程,並從中發掘到學習的愉悅。為此,我們希望提供更多「求學」的想像,讓你能在未來數年中繼續探究何謂「求學」。

能踏入大學的你們,被認為是公開試中勝利的一群。好勝心或許是你們進入大學的武器。但是這最終會是幫助你在大學中披荊斬棘,還是會成為壓垮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一塊三文魚的浮沉〉便嘗試處理這種心態對新生的影響。〈上下求索〉則希望能夠提供不同的求學態度和方法,供同學參考。

大學差劣的學習氣氛很是常見,例如同學只視本科知識為工具而忽視了其本身的價值,以及課堂氣氛差劣。因此文章嘗試提供另一重學習的想像,探索上述問題出現的根由。〈疏於美麗〉希望處理現時知識分割的情況,指出跨學科知識交流的美麗之處。而〈上課氣氛──自說自話的教授〉則希望從上課氣氛的頹靡,影射校園求學氣氛和師生關係衰落的原因,歸根究柢就是因為衡量教育得失的尺子,早已不在學者手中。

上到大學,同學接觸過各種新奇陌生的事物,固有觀念受到衝擊是正常的,有不少人更可能會感到無所適從,並開始質疑自己的學習之路。〈遠超三分鐘的熱度〉和〈從地上拾起無限可能〉則希望在你面對學習的掙扎和猶豫時嘗試指出另一條路。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