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K

本地學者發表了一篇研究移民政治認同的文章,令人遺憾的是隨後種種的曲解和誤用。

 

八月底,學者馬嶽、林蔚文及黃鶴回發表學術文章[1],其中有一「移民較傾向支持建制派,土生港人較傾向支持民主派」的結論。不難想像,這說法正對了一些向來敵視移民的人的胃口。研究細節還是其次,最重要是結論佐證了他們本有的想法。報導旋即在網絡瘋傳,其後有不少人嘗試澄清某些誤解或反駁文章,但大多都淹沒在喧鬧聲中。事隔個多月,氣氛冷卻下來,我們也是時候檢視一下文章內容,及其中可商榷之處。

1.是移民,不是新移民!

論文最受忽略的就是當中的「移民」是指所有非土生的港人,即包括你阿爸我阿媽上一代九七前的移民,涵蓋香港近三百萬人口。我們總不會要將他們都算進今天政治爭拗中所指的移民吧?其實,研究有考慮兩個時期的政治環境差異,將其分拆,結論是「比較雙方對民主的支持,九七後的移民與土生港人無顯著分別。」很多人認為九七前移民擁抱香港自由環境,是開放社會的同路人;新移民則是中共用來溝淡港人的爪牙,恐怕還得需提出證據,而非憑想像揣測。

2.其他因素的影響

另外,不少人只引述「認同建制派中的人當中,有55.5%是移民,44.5%是土生港人;認同泛民主派的人當中,有33.5%是移民,66.5%是土生港人」這項數據。但單憑此無法幫我們理解移民支持建制純粹是因為身份,抑或受年齡、收入等其他因素影響。論文其後作出迴歸分析(Regressive Analysis),將各種變數獨立出來。結果是「移民比土生港人有多6%機會支持建制派」,但除此以外,年齡增長及持有大學學歷也令人更傾向支持建制派,而大學學歷是眾多變數中最有影響力的一項(移民的數值是0.621,大學學歷則為1.170,數值越高關聯度越高)。

3.政治立場不是鐵版一塊

不過,即使移民較土生港人傾向支持建制派,也不能說明甚麼。人的政治立場向來是會變的,而非不少人想像的「天然保皇」。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浸會大學林思齊東西學術交流研究所及幾位本地學者在2014年的調查[2]將移民來港時期分為三年內及十年以上(表一)。從中可見,大部份移民在初來港時對政黨都沒有認識。只是有不少人在港生活了較長時間後,投入了建制陣營。但當中更多人沒有明確立場,泛民要爭取新移民的支持仍有很大空間。

欣賞的政黨 土生港人 移民(3年以內) 移民(10年以上)
民主黨 4.6% 0.6% 1.4%
公民黨 2.3% 1.7% 2.1%
民建聯 4.9% 3.4% 17%
工聯會 1.6% 1.7% 4.3%

建制派如何爭贏新移民?

此刻我們最需要理解的,是為何不少新移民走向了建制陣營,因此就要知道他們幾年間在港的生活經歷。到底不同政黨如何接觸、游說新移民?又有甚麼其他因素會影響他們的政治立場?為此,我們訪問了服務新來港婦女的同根社的組織幹事阿Sam。

阿Sam指其實建制派向來沒有集中火力動員新移民。即使有建制派衛星組織會在他們來港前提供適應課程,也會在他們過境後登記資料的房間外置放櫃台,提供服務資訊,但他們絕少會再接觸這些新移民。尤其是新移民婦女通常都在家中埋首家務,接細路、買餸、煮飯等已消耗了她們一整天,而她們大部份也住在劏房,甚少有團體會上門組織她們。

最決定性的其實是社區團體俗稱蛇齋餅粽的服務。這些團體有時會派生活物資給街坊,又會給車馬費讓他們做義工,對生活緊拙的人能幫補不少。他們也不是重點幫助新移民,受惠的還有基層市民,只是有時新屋邨內新移民比較多。「一個屋邨入面,有建制團體做組織工作,嗰個就唔係支唔支持個政權嘅問題,而係因為朝見口晚見面,至少喺假日或你有問題嗰陣同你噓寒問暖、關心你、同你講早晨。佢地唔係好積極同你講議題,而係人情先於議題。」不少新移民會為建制派擺街站,也是基於這種鄰里關係。今天很多人批評接受蛇齋餅粽的人無知愚昧,其實也是因為我們常提宏觀制度改革,無法連結他們生活上的迫切需要,才令他們輕易被拉攏。

在這方面,泛民政黨又做得如何?「佢地比較擅長砌議題,都有人做地區組織嘅,但對比建制投放嘅資源真係好大差別。」資源差異的確令他們失色不少,「啲姊妹都有朋友會話工聯會好多興趣班喎,我個仔有報,都算係好印象。有時十個街站有九個都係佢地嘅人,都會信佢地勤力啲刻苦耐勞啲。」

想像以外的新移民

憑阿Sam與新移民接觸的經驗,他指基層群體注重日常生活,朝不保夕時較少留意大政治,沒甚麼想法。他們當中有不少人反對佔中,但原因只是擔心亂、有人受傷,而不會想到較深層次的政府施政失誤或民主概念。「其實你問一般唔係接觸好多政治運動嘅普通香港市民都係咁,最緊要生活安定。」當主流媒體都將佔中定性為破壞社會秩序,而他們基本上只看TVB、各大報章,就很容易接受這些結論。「其實佢地係冇乜資源去睇清運動實況。」
因此,同根社有時會開會跟姊妹談不同的議題,讓她們了解多點。「佢地本身接受資訊渠道較窄,令佢地唔會諗得全面。TVB係咁講反中亂港,我咪影番佔領區嘅狀況,鐵馬、頭盔、溫書區、藝術畫、啲人訓教都影。姊妹知道後都唔係真係咁反感。但佢都會話影響到生意真係唔好, 咁之後再一步步拆啦。」他說最緊要是讓她們了解多些事實,認真想過、討論過後會有自己的結論。「你唔好以為係咁同佢講支持啲咩就洗到佢腦,可能佢只會口頭話支持,心入面唔係咁諗。」他說跟姊妹討論完民生議題後,大家會支持同一立場的泛民成員。如果姊妹被指斥時有人幫手澄清,她們也會記住他,甚或在日後付諸行動,幫他們擺街站。

最後,我們談到近幾年的排外情緒會否對新移民的政治立場有影響。Sam坦言很諒解為何會有新移民會投票給建制,「泛民平時已經唔太照顧佢地生活層面上嘅需要,仲要有部份泛民同本土就成日鬧佢地,又冇貢獻又搶飯碗呀成大堆標籤,你期望佢之後點會投番畀你?呢個moment你唔係組織佢而係不斷攻擊佢,係推佢埋去建制派嗰邊嘅助力黎。」
結語──躁動時代,我們往哪走?

在網絡時代,我們都太過習慣胡亂指罵。明明研究裏也不是太多艱澀難懂的部份,偏偏很多人也不願仔細讀讀,只想找些片言隻語印證自己固有的想法,而多於想了解。對很多事物我們都太過想當然,太急於下結論。但願你能在阿Sam的訪談裏,讀到一種與此對抗的細膩:他渴望的不是斥責,而是理解種種想法背後的原因。在我們不斷嘲笑TVB時,其實仍有很多人基於資訊匱乏而輕信主流傳媒。在我們批評蛇齋餅粽時,也別忘了當我們只顧談普選等大政治議題,仍有很大部份人因生活窘迫而掙扎,而我們也沒花太多心機去處理資源分配的不公。在此,我們能做的還有更多,又憑甚麼輕言他們是不能被說服的?如果只是不停地指罵他們,只會將他們推向對立面。他們最終投向建制與否,很大程度取決於我們願意付出多少。

 

[1] Ma, N., Wong, H., & Lam, W. (2016, August/September). Migrants and Democratizati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hinese Immigrants in Hong Kong.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Economy and Strategic Relation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2), 909-940.
[2]葉健民,〈泛民沒有放棄新移民選票的餘地〉,2016年。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