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sh

 

面對人氣度不及 Christina,對鏡頭的敏感度不及Christina,更不及 Christina口若懸河──問題一到手,就連珠發砲地回應。你或我會不會在想:俾著我,避免和與陳巧文同場主持座談,比較好。怎料,一手撮合陳巧盈與陳巧文這兩個名字的媒人之一,正是Lina陳巧盈。

名字相近(就連洋名亦押了一個韻),身份有重疊之處──社運界的年輕婦女。但二人予在席者的感覺,迥然不同。兩個名字的相連,或許多於一個Gimmick。

Lina在獨立媒體(獨媒)偶作發表,包括論文、示威經驗和成長點滴,令記者在坐上聽眾席前一刻,自以為對Lina的形象有了立體而確切的想像──尖銳、辛辣、喜愛突圍。

然而,座上的Lina,只是與Christina言談甚歡,互相交波,娓娓道出自己的各次經驗,並在身體經驗和示威行動兩個主題間牽扯游離著。她沒有Christina的敏銳反擊,沒有Christina的拋書包習慣,更沒有Christina的unstoppable。她只出奇地恰如其份地像個二十起頭的女生,在說話。

答問時間,席上有人詢問:
「Lina你在示威經驗中,有過……我們稱之為大膽的表現,例如企圖祼露身體。而你和Christina都提過,你們有權利去表述自己的身體。但是,你們以這種方式表述自己的身體的同時,有沒有考慮過,他人有權不要看見你們這樣?有沒有考慮過,你們的行為,會令他人感到不舒服呢?你們會不會在自己的權利和他人的權利之間作個……平衡?」
「Er…其實我都唔知呀……我都有諗過呢個問題,但我都唔知點答。係囉。」就這麼一句,思想的時間比話音更長。先答的Lina,傻兮兮的笑著。然後Christina如常不絕地回應。

上一刻感到Lina比較空洞乏味,下一刻欣賞她Let-it-be的不苦心孤詣。

別記

某日在報社遇見Lina,時八號波,我抱著剛在超市搶購回來的家庭裝薯片,打算獨食。可是,既有貴賓,不能不與之分享。就這樣,幾個人,包括Lina,一邊用電腦工作,一邊食薯片,一邊借故吹吹無聊水。大家都像小孩子。

「點解座談會上你會講得少過Christina咁多?」
「吓,係咩!Er…其實我都唔知呀……話晒Christina都係客丫嘛!」

從座談內外的僅有相處,讓人感受到Lina的青春氣息:年輕的笑容與聲線、少女態度的吹水、為到自己的樣子被拍得美而沾沾自喜,也會在交談中找位爆個Gag。

從前對社運婦女的想像,很遙遠,很……總之,心目中正正常常的女生是不會搞這些麻煩事的。不過,難道衝上前線叫喊的,都一定要「三尖八角、異於常人」?凡人眼中「正正常常」的女生,就不能Let-it-be地果敢爭取?而如果獨媒中的Lina,是刺人心脾的小辣椒;那末眼前的Lina,只是個單簡而腼腆的小妮子。

陳巧盈:現就讀中文大學性別研究碩士課程。家庭背景複雜,非常獨立。零五年她大學一年級,先前無甚麼社運經驗,但在世貿示威中參與絕食,後來為抗議政府將大量區域封為禁區,遂希望以在街頭脫衣,並以封鎖帶圍住重要部位作抗議,只脫得一條褲子已經數十警員包圍。在獨立媒體發表相關文章,文字與行動一樣有力。

世貿示威——那個被唆擺的絕食學生,在滿肚腸肥之後,
獨立媒體,2005年12月
http://www.inmediahk.net/node/87648
  「小姐,你不能抗議世貿」——因為你穿得太少
獨立媒體,2005年12月15日
http://www.inmediahk.net/node/84973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