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敏

電影記錄了台灣反服貿的一場討論,提供了民主討論和「權威」的反省。

 

2014年夏天,台灣人民佔領立法院以反對簽訂《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大家應該記得當日佔領的衝突,卻可能不知道當時有一段關於醫療通道的爭執。

當時大量群眾到立法院聲援,為準備長期留守,醫務人員主動設立臨時救護站,在佔領街道中央扯起兩條紅繩,劃出一條長形通道以便醫療人員通過。然而通道長期開放,所佔範圍甚寬,非醫療人員(以及「重要」人物如林飛帆)經過便有糾察催促(因此醫療通道又被嘲諷為「星光大道」),其他活動不斷往兩旁擠,引來群眾質疑醫療通道真的要長期佔那麼大的空間嗎?

這場討論在「公廁旁解放論壇」發生,引來了近百人參與,包括糾察、醫療人員、以及不同背景的參與者,長達三小時。《賤民大戰星光大道》記錄了這場討論,剪接成兩小時的版本,大體保留了當日討論的脈絡。

2014年夏天,台灣人民佔領立法院以反對簽訂《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大家應該記得當日佔領的衝突,卻可能不知道當時有一段關於醫療通道的爭執。

當時大量群眾到立法院聲援,為準備長期留守,醫務人員主動設立臨時救護站,在佔領街道中央扯起兩條紅繩,劃出一條長形通道以便醫療人員通過。然而通道長期開放,所佔範圍甚寬,非醫療人員(以及「重要」人物如林飛帆)經過便有糾察催促(因此醫療通道又被嘲諷為「星光大道」),其他活動不斷往兩旁擠,引來群眾質疑醫療通道真的要長期佔那麼大的空間嗎?

這場討論在「公廁旁解放論壇」發生,引來了近百人參與,包括糾察、醫療人員、以及不同背景的參與者,長達三小時。《賤民大戰星光大道》記錄了這場討論,剪接成兩小時的版本,大體保留了當日討論的脈絡。

 

醫生的「專業」:對不起,我們需要醫療通道

「如果今天你是病人的話,你會否希望盡快得到醫療服務?」這是當時討論中,一位戴着聽診筒的醫生的發言。很快有另一位參與者異議,「如果每個生命都需要第一時間的救助,那難道平日在馬路也要長期開設醫療通道嗎?」這個類比也許有點問題,因為佔領期間始終有別日常,但的確提醒了「醫療服務」並不必然是最優先的,而需要與其他原則平衝。這時醫生雙手合十,禮貌地說:

「對不起,我們這裏醫療資源薄弱,希望大家都能相忍為國,互相體諒好不好?」

本來討論怎樣醫療通道能夠切合實際實要,怎麼說「對不起」、「體諒」呢?那位醫生大概不認為自己犯了甚麼錯,反而認為醫療通道是必需的,即使妨礙他人也在所難免,而那句「對不起」是對於那群被妨礙的人說的,就像那些地盤維修的道歉告示。這多少反映了醫生的「專業」意識:因為他專業,所以他比你更清楚你應做甚麼;因為你不是專業,所以你會被自己的感受蒙蔽。在實際討論上,那位醫生其實無視了那位參與者的意見,雖然他可能並不為意。影片中一位女子頗為不滿,「大家反服貿是因為決策過程不民主,政府說了算,可現在醫生不也是做同樣的事情嗎?」

 

一點對「權威」的反省

作為觀映者,站在道德高地上,我們固然可以批評醫生沒有知行合一,自己變成了自己所反對的人,但落在現實處境,我們又有多少人沒有犯過這種錯?始終在崇尚權威(例如專業)的社會生活,我們很難完全戒掉權威的慾望,即使在一刻把握了一些反權威論述,在生活不同層面也很容易不自覺地跟從權威,例如出問題總是傾向問專家。

那怎樣辦呢?映後討論時大家輪流以咪高峰發言,社運電影節其中一位籌委分享他的看法,僅以此作結:「討論中咪高峰就是權力,因為拿着的人才可發言,而咪高峰是不會消失的,正如權力也不會消失,但我們可以用不同機制將權力分散,例如盡量把咪高峰輪流傳開去,讓每人有發言機會。」

「如果今天你是病人的話,你會否希望盡快得到醫療服務?」這是當時討論中,一位戴着聽診筒的醫生的發言。很快有另一位參與者異議,「如果每個生命都需要第一時間的救助,那難道平日在馬路也要長期開設醫療通道嗎?」這個類比也許有點問題,因為佔領期間始終有別日常,但的確提醒了「醫療服務」並不必然是最優先的,而需要與其他原則平衝。這時醫生雙手合十,禮貌地說:

「對不起,我們這裏醫療資源薄弱,希望大家都能相忍為國,互相體諒好不好?」

本來討論怎樣醫療通道能夠切合實際實要,怎麼說「對不起」、「體諒」呢?那位醫生大概不認為自己犯了甚麼錯,反而認為醫療通道是必需的,即使妨礙他人也在所難免,而那句「對不起」是對於那群被妨礙的人說的,就像那些地盤維修的道歉告示。這多少反映了醫生的「專業」意識:因為他專業,所以他比你更清楚你應做甚麼;因為你不是專業,所以你會被自己的感受蒙蔽。在實際討論上,那位醫生其實無視了那位參與者的意見,雖然他可能並不為意。影片中一位女子頗為不滿,「大家反服貿是因為決策過程不民主,政府說了算,可現在醫生不也是做同樣的事情嗎?」

 

一點對「權威」的反省

作為觀映者,站在道德高地上,我們固然可以批評醫生沒有知行合一,自己變成了自己所反對的人,但落在現實處境,我們又有多少人沒有犯過這種錯?始終在崇尚權威(例如專業)的社會生活,我們很難完全戒掉權威的慾望,即使在一刻把握了一些反權威論述,在生活不同層面也很容易不自覺地跟從權威,例如出問題總是傾向問專家。

那怎樣辦呢?映後討論時大家輪流以咪高峰發言,社運電影節其中一位籌委分享他的看法,僅以此作結:「討論中咪高峰就是權力,因為拿着的人才可發言,而咪高峰是不會消失的,正如權力也不會消失,但我們可以用不同機制將權力分散,例如盡量把咪高峰輪流傳開去,讓每人有發言機會。」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