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了

3000

縱使伊波拉已經受控,但帶來後續影響卻往往被忽視

或許你會看過李安納度狄卡比奧的《血鑽》,90年代革命聯合陣線(RUF)與塞拉利昂政府軍展開長達十年血腥暴力的內戰,大量的童兵投入戰爭。或許你會記得伊波拉病毒,2014年,由西非肆虐至全球的伊波拉病毒爆發的伊波拉疫症,當中一個重災區就是塞拉利昂。

無情的戰火與疫症為當地帶來傷亡,時至今日,內戰已經結束,伊波拉疫情亦受控,倖存的的塞拉利昂人真的能夠回歸正常生活嗎?內戰時兒童要上到戰場與政府軍廝殺 ,歷盡死亡;活於感染伊波拉的陰影之下,身邊人隨時罹難,連串事件造成的心理創傷往往難以預計。

人口達600萬的塞拉利昂,公營醫療系統只有2名心理醫生。人們面對心理創傷時主要依靠傳統人際網絡與志願機構提供支援。內戰結束後,非政府組織Community Association for Psychosocial Services(CAPS)開始在塞拉利昂提供輔導服務。CAPS由一群逃出塞拉利昂內戰的難民所組成,起初受僱於一個美國非牟利機構,在難民營提供朋輩輔導服務。機構撤走後,他們組成了CAPS為當地人提供心理輔導服務。

但走過多年,國際社會開始淡忘當地所經歷的浩劫,來自世界各地的資金與援助都明顯地減少。最近六個月就因為資金短缺的關係,CAPS的員工一直沒有領取工資。心理輔導過程漫長更難以觀察成效,一直是難以向公眾募捐的項目。

「這是我們的初衷,我們不可以離棄」──由難民營開始成為輔導員的CAPS成員馬克士威 •馬橋的一句話。

當我們在電視上看到慈善機構的募捐廣告時,大抵也是看見第三世界國家的小孩三餐不繼,甚至連最基本生存條件也達不到,但現實情況遠遠不止於此。當我們面對令人窒息的學業壓力時都會出現不少情緒問題,甚至自尋短見,他們需要的是面對戰亂、生離死別、疾病的侵襲,造成的心理陰影難以被外人看見。塞拉利昂的情況顯然並不是孤例,不少第三世界國家也在面對相同的慘況。

資料來源:The Guardian、WHO、CAPS、BBC

Photograph: Simon Davis/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PA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