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卓加

來到書店裏日本文學的一欄,手指掃過不少熟悉的名字,卻不敢貿然翻看它們,其因心裏只執着於那一本書。那是一本以成長為題的小說,背頁寫着關於「成長的本相」,書腰卻竟以村上春樹作為招徠。書裏敍事平淡而不乏味,似是概括自己在大學裏的體會,那便是夏目漱石的著作《三四郎》。

故事發生於日本幕末明治時期,主角三四郎從鄉下熊本遠赴東京攻讀大學,與野野宮、次郎、廣田先生等人結伴,更在這裏結識到女主角美彌子。東京繁華而熊本恬靜,這裏的人和事都為三四郎帶來衝擊。來到這個都市後,三四郎把自己對於世間的理解簡單劃分為三個世界。

第一個世界是遠方的家鄉,那裏讓人熟悉、無憂無慮的生活卻會隔斷與外界的接觸。回想起中學的時候,那是經歲月而來的生活模式。六年間,多少會抱有些特定的想法:算術便是數學、背誦便是讀書、考試旨在操練。得知自己能夠進大學,除了打從心底的喜悅,心裏更帶着一點討厭的傲氣。回想起來,能夠離開家鄉的愉悅只是短暫的浪漫,接下來四年的生活與以往截然不同,而在這裏首會接觸到的就是在火車上遇到的「中學教師」。

在故事裏擔任老師角色的是廣田先生,他是高等學校的教師,亦是研究西洋文化的學者,認為西洋文化雖有可取之處,學界卻不應盲從、而埋沒自己傳統的價值,但他卻在學界裏寂寂無名。廣田先生於談話間往往能就問題提出洞見,讓三四郎等人信服且敬重,寄於廣田先生家的書生與次郎更撰寫了文章〈偉大的黑暗〉來歌頌這位老師。在結識這些人以前,三四郎在往東京的火車上也遇過一位留鬍子的男人,在三四郎眼裏他是一位中學教師,生活潦倒亦沒甚麼出息,看來已經是四十歲了還是坐火車上的三等車廂。途中二人聊了起來,男人於言談間得知三四郎將到東京讀大學,卻表現冷淡,令三四郎感到失落。後來男人的說話開始旁徵博引,最後向三四郎指點了一二,似懂非懂的三四郎因而覺得他其實並不簡單,此後亦重新審視自己的態度。這段微妙的關係於其後得以延續,原來鬍子男便是廣田先生。在大學裏確實遇到了很多「中學老師」,大家的背景不盡相同,都是透過了解才會找到別人值得欣賞的地方。

第二個世界是學問的世界,野野宮與廣田先生也是屬於這裏的人,這裏的人「有着不諳現世的不幸,也有遠離塵囂的幸福」,以追求知識為首而不斷研究。應付公開試時日夜溫習操練,使我們不得不養成一套讀書的方法。現在看來,當時讀書的要旨在於記憶而不用多想,「讀書的方法」也大多與記憶有關,可是大學的功課考試卻以論文為主,這意味着在這裏不僅可以一如以往獲得知識,發掘知識的過程也只在自己的手裏。野野宮便是一個躲在大學做研究的人,埋首苦幹研究光線壓力而很少露面。在這裏除了就讀相關學科,相信也難有機會與這些人接觸,至少知道的是這裏不乏醉心學問的人。

野野宮是獨立研究型學者,與三四郎一同初來報到的卻是與次郎。於三四郎而言,與次郎可能是一位「損友」,可是他的說話有時亦頗為有理。剛開學時,三四郎每天到學校上課,一周大約四十小時的課漸漸讓他感到困惑,與次郎因而對三四郎當頭棒喝,說道:「你想想看,宿舍那種難吃的飯菜,你一天吃十次會覺得滿足嗎?」這裏不禁令我想到自己在這裏上課及「走堂」的體會。大學沒有「曠課」,上課與否是由自己決定。然而,「走堂」次數卻不能作為衡量一個人懶惰與否的指標,其因只在考試測驗日出現而成績好的人實在大有人在。所以,好吃有營養的飯菜固然值得重來,難吃的其實可以一「走」。

第三個世界是三四郎對於浪漫的憧憬,除了所傾慕的女主角美彌子,這個世界亦包括讓三四郎好奇的新事物。在這裏見過不少「莊」的宣傳,很多人在「dem beat」,亦逛過「藝墟」上學會的攤位,當時覺得既然來到好歹也要參與一下。說起來與次郎也是活躍於這類活動的人,為了讓更多人認識廣田先生而發起文藝聚會,亦為文藝協會所辦的舞台劇張羅。當初與次郎在課堂認識三四郎後便立刻帶他到餐廳吃咖哩飯,二人便熟絡起來,誰知三四郎在文藝聚會裏跟鄰座談起與次郎時,別人卻說與次郎聒噪,而且抱怨認識沒久便會拉人去吃咖哩飯。有人活躍於其中,在那裏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有人置身事外,亦是悠然自得。可是,從書裏亦見事情往往不僅是黑白兩面,一時難以盡述,亦只好靠大家在四年裏各自了解。

至於書裏三四郎與美彌子曖昧的關係,女方對三四郎沒有意思卻一直向他示好,讓他著迷不已。三四郎一直執於弄清美彌子的心思,其實從與次郎等人對於美彌子的評價也大約可以對她了解更多,事實卻是三四郎陷於其中,看事物唯獨不能以旁觀的角度看她,其實廣田先生也曾在火車上對三四郎說過:「沒有比執着更可怕的事了。」可是,現實裏總會有人執着於微不足道的事情,例如可見有人會為了一本書,寫了幾句又幾句。

來到書裏的尾段,廣田先生向三四郎分享了一個夢。廣田先生夢見二十年前在街上偶然遇到的少女,夢裏十二、三歲的少女與當時一模一樣,他在夢裏卻如現實那般老。於是廣田先生跟她說:「妳是一幅畫。」而她說:「你是一首詩。」

看完這本書,會覺得大學生活只是人生裏的一幅畫,而我們最後都會成為一首詩。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