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姍姍來遲

自特區政府宣佈修訂逃犯條例,爭議聲從未間斷。因特首林鄭月娥漠視民意而引發的抗爭運動,由最初反對修例,後來演變成一場逆權運動。為了免於恐懼的自由,整座城市覺醒而戰。踏入九月,漫長的暑假已過,莘莘學子返回校園之際,林鄭釋出「善意」,表示願意撤回草案。社會氛圍似乎在催促我們,回復正常的生活模式。然而,我們不能否認,政府由始至終都在迴避我們的訴求。我們現在進不是,退也不是,陷入膠著狀態。要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需要明白當前形勢及檢討數月以來的抗爭手法。

形勢危急

反送中運動來到此時此刻,已到了不可退場的地步。每星期數次的抗爭已將香港帶入反抗的時代,市民與政權的矛盾短時間內難以消除,在這劍拔弩張的情況下,社會不可能回到昔日正常的狀態。

我們已有多名手足被拘捕,612 被拘捕的 11 人當中部分涉及暴動罪、728 上環衝突中有 44 人 被控暴動罪,截至九月二日, 因衝突被警方拘捕的人數有 1117 人,被登記身份證及被攝錄,被警方保留追究權利的示威者不計其數。在中央堅決支 持警方嚴正執法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大規模秋後算帳的行動。在 831 的前夕,大搜捕已正式開始,難道我們要眼睜睜地看著一個又一個手足被捕、入獄?一旦放棄為餘下的四項訴求作抗爭,就表示我們讓手足付出代價、甚至白白犧牲。

同時,恐懼已籠罩在每一個人身上,當鄉黑勢力可以任意打人,而警察助紂為虐,不但不阻止白衫人在 721 元朗黑夜的暴行,甚至在 831 如同黑社會般攻擊列車上的普通市民及示威者;當我們參加遊行都被宴請「催淚彈放題」;當有人設置連 儂牆時會被立場不同的人襲擊時,縱使遍體鱗傷,我們仍要繼續戰鬥,令以上事件不會變成日常。

若放棄爭取訴求,除了現在面臨的恐懼,白色恐怖更會在未來一直伴隨著我們。日後只要我們身穿黑色衣服便會被喝罵「曱甴」;戴著口罩會被警察無理搜身;談論政治議題前要先試探對方是否自己人,確認後也要偷偷摸摸地交換意見,生怕被其他人聽見後招來報復。如果就此收手,我們的社會氣氛將會跌至低點,可以想象會比雨傘運動落幕後更低。

還記得政府如何打壓本土、自決和港獨派的人士嗎?政權千方百計阻止他們進入建制、動輒以暴動罪名控告示威者⋯⋯未來政府的打壓只會愈來愈大。若滿足於政府的所謂「撤回」,借用一個在七月一日進入立法會的手足的一番話:「香港什麼 事都沒有發生過,付出的犧牲完全付諸東流⋯⋯ 十年,我們的公民社會就會一沉百踩」。

表態行動

反送中運動中,使用的抗爭手法大致可分為兩類,這裡先談以表達立場為主要目的的行動。這些行動可以振奮反對陣營的士氣,向本地及國際社會展示民意。多次遊行人數均數以十萬起計,616 遊行有二百萬人參與, 不少外國傳媒以頭版報道,引起國際關注。 之前「香港之路」全港手牽手人鏈活動、遍地開花的地區遊行亦成功將反送中帶入社區。

不過,反送中運動裹足不前,正好給予我們 一個機會檢討數月以來的表態行動。現時的表態行動不足之處有二。第一,過份依賴流於表態的抗爭行動。一個由小圈子選舉產生的政府,即使它不斷以「認同並尊重市民對廣泛議題有不同的意見」、「尊重市民以和平、理性和有秩序的方式表達意見和訴求」等回應敷衍市民,也不影響政權的合法性,是因為它無須取得民意授權以換取政權的穩定。

第二,表態行動持續性不足。雖然每星期周末都有遊行,但面對警方現時以不同理由對遊行及集會批出反對通知書,市民出席時有被控非法集結的風險,失去最安全表達訴求的方法。只有將人們對「和理非只能表態」的想法改變,讓表態行動進化,才可盡可能擴大它們的影響力。

擾亂秩序行動

第二種抗爭手法以擾亂秩序為目的。經過今次運動後,每星期一次的衝擊加上警方的失誤,令市民同情示威者,民意未有強烈反彈, 並明白到「破壞」可以迫使政府回應,因 612 的警民衝突換來首次讓步——暫緩修訂。

不過,在每一次衝擊過後,警方及特區政府便急不及待招開記者會譴責示威者。政府一方面呼籲「止暴制亂」、展開對話,推出多項有利基層的政策以轉移公眾視線,掩飾政府不肯答應民間的五大訴求的事實;另一方面卻允許警方使用更致命武器對付示威者,甚至不惜出動鄉黑勢力阻止事態升級,可見現時的衝擊無法打破膠著的狀態。

同一時間,內地更不時傳出解放軍及武警的消息,威嚇港人並散播恐懼。面對政權愈來愈強的打壓,連最普通的遊行集會都招致警方的武力鎮壓、動輒以暴動罪拘捕示威者時,沒有人知道政府會再進一步用哪種手段對付示威者,遠遠無法估計付出的成本有多高。除了風險增加,反送中運動提倡「冇大台」,即各自爬山,這並不要求示威者行動前取得其他參與者的同意,也令擾亂秩序的行動分散,容易被逐個擊破。

罷課現已全面進場

我們的憤怒只換來政府些微讓步。過去數月使用的抗爭方法因未發揮到極致及組織不足,未能爭取政府回應所有訴求,導致運動陷入樽頸。因此,我們需要開展大型不合作運動。這裡並非否定過往的抗爭手法,只是上述的方法各有限制,我們又是否可以同時嘗試新的策略?

來到開學的時期,學生——作為推動運動重要一員,繁重的課業定必影響他們在運動當中的參與程度。罷課作為抗爭手段之一,除了可增加與政權討價還價的籌碼,現時開展罷課更可吸收之前抗爭的經驗,如行動需要持續長時間及大量組織工作,才可吸引更多人加入罷課行列,令行動影響力增加。雖曾嘗試三罷,但因正值暑假,學生仍未開學、籌備不足,令行動胎死腹中,未有成效。踏入九月,是時候展示罷課的威力了。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