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後青春期的詩》
台灣/國語、閩南話/2008

文:五月迷奕 

五月/五月迷史

五、六年前開始聽五月天,那是一位周杰倫粉絲同學介紹的,當時周邊就只有他一個在聽。最願意掏腰包給五月天就是零六年他們第一次在香港搞演唱會之後。演唱會票是買最便宜,但在紅館天堂般的高度、狹窄無比的座位上站著大跳大唱的經驗是無比難忘——他們就是有讓場面熱血沸騰的爆發力。演唱會回來後就狂煲,餘溫久久未退,明明都熟背了大部分的歌詞了,還像鬼um眼般買了本成舊水的阿信歌詞集。

阿信填的詞是五月天的靈魂,而其歌詞亦記錄了他們五人在其音樂生涯中的打拼過程。由寂寂無聞時在〈瘋狂世界〉的奮力掙扎,到〈人生海海〉掙扎後豁出去的從容不逼,到發現「想要征服的世界 始終都沒有改變」,但仍在「黑暗中期待光線」的〈生命有一種絕對〉,接著就到他們(至少是阿信本人)的創作活力高峰期大碟《神的孩子都在跳舞》,〈孫悟空〉裡五人化作《西遊記》裡的人物,取西經以後因平凡生活沉悶而欲再拯救地球、〈約翰藍儂〉以John Lennon當作其英雄,自述心跡希望延續其未圓的夢。到《知足》,同名主打歌雖然行貨且有妥協跡象,但仍有〈倔強〉「我就是我自己的神」的堅持。而這就是我所認識和鍾愛的五月天。

「青春之後 認輸之前」

打開《後青春期的詩》厚厚的歌詞簿,第一頁就寫著觸目驚心的八隻字:「青春之後 認輸之前」。心想作為本人年輕倔強死撐的源動力之一的五月天都要認輸了,我這個五月迷要怎麼活?!看罷急急把唱片塞進唱機,一聽究竟。

〈突然好想你〉、〈夜訪吸血鬼〉與〈如煙〉表現的是對過去的追悔和沉溺;〈生存以上生活以下〉平白地道出青春以後生活只剩吃喝拉睡的狀態,旋律輕鬆得讓人覺得當中完全沒有反抗的意欲;〈爆肝〉是歇斯底里的以揮霍逃避現實,〈噢買尬〉則是死纏難打地哀求未來可以繼續揮霍。
這是嚇壞筆者的五月天。聽第一遍時只記著這些歌,心裡暗自發毛。幸好因焦急而再聽多十遍後,終於發現了他們「認輸之前」的力量:〈春天的吶喊〉把失掉生活意義的憂鬱推翻;〈我心中尚未崩壞的地方〉在心灰意冷中強調堅持;點題作品〈後青春期的詩〉更一下子推翻大碟裡數首歌,自嘲回憶誇飾了傷感,雖然已不再為生命狂歡,仍得為迎接精彩未完的未來而努力——原來這大碟是所有五月天的作品中歌曲編排最完整的一張,歌曲在互相呼應、援引中結合形成更巨大的反抗力量,而這力量正正是擊敗歲月而重新定義「青春」的表現。

永遠都在認輸之前

現實中,今日的五月天早已名利雙收,樂迷遍佈整個華語世界,然而在《後青春期的詩》裡,卻充滿著挫敗、悲傷與屈屈不得志的鬱悶,原因何在?〈我心中尚未崩壞的地方〉道出了當中的掙扎:

「轟轟烈烈的排行沸沸揚揚的頒獎 跟著節奏我常迷惘 當人心變成市場 當市場變成戰場 戰場埋葬多少理想」

「幸運的孩子 爬上了殿堂」後「是否變了樣 跟著遊戲規則 學著成長」?

幸好他們還有「心中尚未崩壞的地方」——「孩子一樣 不肯腐爛的土壤」——,鬱悶全轉化為更具體的前進意志,而「後青春期」的五月天仍未老去,也不願腐化,以他們「西天取完了經東邊應該還有」的死不妥協精神,在不絕的「認輸之前」繼續拒絕認輸。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