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解大學生就要關心社會?

提及中大學生,就會有中大學生關心社會的想像。然而,不應該只是大學生應該關心社會,因為每一個人由出生那一刻,就已經是社會的一部份,關心社會應該是每一個人的義務,我們沒有選擇的餘地。只是由於我們身為大學生,在相對多時間、資源和自由的情況下,的確是比其他人更有優勢去關心社會。那麼什麼是關心社會?我們認為關心社會並不是以私利作出發點。

社會咁大,關心咩好?

答案是「基層」。因為在資本主義的社會制度下,錢就是權力的象徵,而他們在經濟層面上是被剝削得最多的一群,「基層」的權力因而是最小的,他們的聲音是最容易被忽略。但如果「基層」這個概念對我們是那麼遙遠,我們為什麼要關心他們?舉一個日常生活的例子,我們去買一杯三、四十元的星巴克咖啡的時候,只有百分之一是去到非洲咖啡農民手上,我們買的其實只是一個資本主義所給予我們的高尚感,希望得到社會上強勢者的認同。我們每天被剝削,亦同時在剝削人,社會上的不公情況我們亦需要承擔起責任。

社會就係衣食住行!

社會上的強勢者對弱勢者的欺壓,進而造成的社會不公的情況每天都在發生。我們去買日常食品,都會選擇連鎖式的超級市場,但它們卻在握殺小商戶的生存空間,這個現像並不是理所當然,因為超級市場在大量輸入貨品的情況下,是應該有社會責任以更低的價錢去賣貨品。又例如交通方面,交通是一個城市規劃的整體問題,但城市規劃整個概念卻是基於鐵路發展及城規會的決定,而不是按當地居民的生活模式作基礎。其目的是讓地產成為香港經濟龍頭,導致地產商的勢力日益強大。我們每天所接觸到的衣食住行都無一不牽涉到社會的政策,但這些政策的決定權往往只集中在一班官僚和大商家的手中,將香港社會的社群生態玩弄得不倫不類。

小眾都係人

除了經濟的層面,文化上的剝削亦屢見不鮮。媒體塑造基層的做法,嘗試將觀眾脫離基層的行列,不斷追求所謂的「中產價值」(一個小康之家、從事專業行業、車樓兼備),令基層受孤立的情況更見嚴重。例如香港人歧視少數族裔的現象,令少數族裔在香港得不到教育、勞工福利等基本權益。而近期《家庭暴力條例》修例欲將同性(前)同居伴侶納入保障範圍,卻遭激烈阻撓。香港人對小眾在文化層面的歧視正反映社會上權力不平等的現象。

點解中大學生報要有社會版?

現在大學生不是沒有渠道得知社會上權力的不平衡,只是大家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不願意背負起關心社會這一份的責任。所以中大學生報作為一個學生組織及傳媒,有義務透過報導和批判社會上的不公義,讓學生聽到社會上被忽略的聲音,例如基層市民的經濟困境、警權過盛、性別歧視等種種問題,令同學有機會反省他們所身處的社會的狀況,然後作出行動,為社會作出貢獻。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