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與身分──校園絕對關你事!

我們作為中大的學生,很難與大學的校政脫離關係。不論是與讀書生活息息相關的CUPIDE、考試安排,還是讀書生活以外的校園政策,如職員福利、校園規劃,都直接或間接地改變我們的校園,亦即改變我們中大學生的身份。若中大變成一所成績主導一切的大學,我們「中大學生」這身份的內涵也將隨之改變。GPA高的學生可以優先獲宿,可以優先搭校巴,可以優先選課,我們在這制度下生活、學習,縱然爆GPA未必是我們的個人目標,但我們亦不能脫離大學給我們的「成績主導」的身份。

校園政策改變我們的身份,為此我們也應按我們理想的大學生身份去影響校園政策。我們希望大學生不只關心個人前途,還要關心校園、關心社會。


誰的校園?誰的決策?

一個校園不只屬於學生,還屬於教師、職員、校巴司機、女工、地盤工人、飯堂職員等,因為他們同在中大裏生活、工作,缺少他們任何一個中大都將難以繼續運作。然而他們當中有些每天營營役役卻不能保障自己的權益,在權力不平衡的架構下,他們根本不能發聲伸訴。掌控員工福利的卻是一班我們整年不會見多過一兩次的學校高層。學生要經過繁複程序才能進入這個權力架構的一少部份,有時校方落實了一些影響學生、員工的決策,我們也被蒙在鼓裏。

作為成年人的大學生不單無權決定關乎自己的政策,甚至無權過問。中大學生報作為較貼近學校架構的學生組織,其中一樣工作便是制衡校方的權力,不能讓校方獨大,自把自為。就如在校方要拆烽火台的一事裏,校方沒有諮詢扮有諮詢,而一些同學有權知道的文件,如校方為何不接納在其他地方擴建圖書館等討論,校方都以「機密」之名而拒絕公開。而且,校方早在建西部教學大樓時已出現成品與圖則不乎的荒謬,中大學生報有責任向同學披露這些大家掌握不到的資訊,從而對校園政策有更完全的分析。

點只校政咁簡單!

校園版除了評論校政,也會報導一些校園生活的精彩部份,例如迎新營、歌唱比賽、院慶等。因為校園生活本來便不應只是枯燥地與校方抗衡,而應擁有更多元素,更多品味。這些校園生活背後所反映的又是怎麼樣的一個大學生形象?通過反思這些活動的價值,我們可以更認識自己的「大學生身份」。

中大學生報一直紀錄著校園這些年來的變遷,承傳歷史與人文精神,見證歷年的風風雨雨,各校長在任時的烽煙四起,學校發展的種種波折。同時,我們亦一直反思大學生應有的定位。我們認為大學生除了讀書以外,在社會上還擔當著「知識份子」的角色,批判社會的不足,改善社會政策。而要達到這定位,我們可以先從在週遭發生的事情出發,也就是關心校園的一花一草,大小政策。

「學校是社會的縮影」,一些校園議題其實和社會議題無異,如基層員工的福利、民主諮詢的過程等。我們可以借這些對校園政策的討論,來反思社會的制度。同時,校園也反映著社會政策的方向,如香港走向國際化,對大學外藉教師所投放資源便大大提高;又如香港重視發展多於歷史遺跡,大學便同樣不斷拆舊建新,甚至校園的標誌烽火台也要讓路。大學生從來不應只有一個模樣,就如社會上也有不同政見的人,我們希望同學透過校園政策,按著本身不同的生活經驗,反映出大學生的多元性,令同學可以有更多話題,而不只局限於「大學五件事」。校園版除了提供實質資訊,更是一個發掘話題的平台,令大學生活有更多面向,更精彩。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