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雋逸

/編按:中大校園電台於 1999 年成立,適逢電台二十年,中大學生報借出迎新特刊一欄,由第二十屆電台台長黃雋逸撰文回顧近年電台發展。作者擁有本文之最終修正權。/

經歷二十春秋,中大電台沒有衣香鬢影、如大台般載歌載舞的台慶,只有一個雪芳蛋糕加幾支爉燭,幾個人在電台房中唱生日歌慶祝,就連亞視掟壽包環節都比這更熱鬧,不禁令人唏噓嘆息。

回想電台十五年之時,上 N 莊外務副台長區諾軒師兄(現任立法會議員)也曾經撰寫文章〈四代電台人─ 記中大校園電台十五年歷史〉[1],載於《中大五十年》中。筆者有感電台二十年也應更新一下近況 [2],始終香港近年是多事之秋,一個五年足以令電台面目全非。

斷莊一年,只因電台太政治化?

電台於近年都算是「熱門莊」之一,皆因政政同學能夠來實踐政治理念、新傳同學可以當實習記者、工程同學又可以滿意對器材的欲望,所以每年傾莊人數可達二三十人。不過受學運低潮影響,第十七屆電台(2015-2016)仍然面臨出缺情況。當年傾莊後有一班同學籌組了內閣,甚至約了老鬼回來pre諮。但經歷幾次pre諮後(亦可能是老鬼的提問太尖銳導致同學失去信心),內閣成員認為自己理念不夠強、政治觸覺低,因此解散內閣。於是該年電台由臨時行政委員會管理,負責管理會室和舉辦傾莊,並無任何製作。據悉當年學生報亦有斷莊情況,當兩大學生媒體同時出缺,校園內的「第四權」大大被削弱。不過這一年的出缺,正好引伸出另一個爭議 –– 電台應該趨向娛樂化還是政治化?跟大多數哲學問題一樣,這終歸是一個沒完沒了的討論。

娛樂化與政治化的角力

雖然每屆電台莊都有不同取向,但近年也趨向接納六四、七三比(娛樂比政治多)。不過托賴政府不時搞個送中條例、DQ議員等,中大電台不得不增加時政比例,頻頻走到最前線採訪。縱觀現屆校園電台的影片,大多都是集中反送中的前線採訪,國難當前根本分身不暇拍攝娛樂節目。不過,以前校園電台就甚少關注時政,甚至長期被學生報及幹事會批評「政治冷感」[3],到了第十六屆遇上傘運,電台從此增加了社會面向。無論是傘運、港大校委會事件、特首選舉、一地兩檢甚至近日的反送中條例,都不乏電台的蹤影,可見近年香港民運發展同時改變了電台的運作模式。

不過歷屆電台莊員都明白,時政節目對某些同學來說比較「難入口」,始終也需要貼地的娛樂節目來開拓觀眾群。

第十五屆「聲魂」於節目中加入不少搞笑元素,例如到中大演藝學院(即中大保健處)訪問「呃病假紙」的同學。他們落莊後更創立名為「一字馬」的 Youtube 頻道,累積接近兩萬訂閱人數。第十六屆「聲空」則創作了受眾廣泛的《最緊要識揀 –– 書院篇》系列,介紹各書院的特色,時至今日仍為不少新生指點迷津。第十八屆電台乘街訪熱潮,製作《CU A Game》與中大同學玩街頭遊戲,拉近與同學之間的距離。第十九屆「烽聲」首次嘗試拍攝名為《過山關》的真人show,動用幾十名工作人員進行大型拍攝,節目屢獲好評。第二十屆《聲軌》於萬聖節期間於蒙民偉樓二樓拍攝探鬼遊戲,邀請各書院大組長參與其中。

儘管近年香港政治環境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電台莊員不時要走在前線報道時政,另一方面又要兼顧製作娛樂節目,確實花費不少時間和心力。

電台側重視像節目,不如改名為中大電視台?

不難發現,以上受歡迎的節目皆為視像節目,因此近年都有人建議把中大電台易名為中大電視台。雖然筆者也認為電台的名字很老土,與友校的城市廣播(CBC)相比,實確少了一份Cyber 感覺,也令很多人誤以為電台真的只是每天「開咪」做節目。不過多年來都沒有改名的原因有二:其一,每年電台都有不少發 DJ 夢的莊員,從小已是港台或是 903 的聽眾。他們一心想製作聲音節目,借機「玩下 panel」、「推下 fader」,一邊播歌一邊幻想自己是音樂情人鄭子誠;其二,若然電台改名為電視台,日後的會室也難保有錄音室。當年花費數萬元興建錄音室的隔音設備和購入高質量的混音儀器,為求提升聲音錄製的質量,相信以今時今日的代表會必定會視這些為「不必要的開支」而拒絕為「中大電視台」打造優質錄音室。當然,因為電台之名,每屆的政綱中都會有至少一個聲音節目。即使日後的電台不再重視聲音節目,是否就代表有違電台當初成立之宗旨?筆者不敢苟同。縱觀現時坊間所有電台都開始兼顧視像元素,與其執著於電台應否放棄聲音節目,不如用心研究如何提升節目質素來吸引觀眾,似乎比較實際。

老鬼文化

或許走到第二十個年頭,是時候約「老鬼」回來聚首一堂,卻發現並非易事,不竟電台的老鬼文化已經消聲匿跡。別說老鬼干政,有時連上上莊的聯絡方法也沒有。根據區諾軒師兄的說法,以前的電台還是看重老鬼文化,不過到某屆開始因為理念不同而與老鬼決裂,才斷絕了老鬼的影響力。這種上下莊斷層,好的方面就是自由度高,壞的方面就是沒有傳承。電台十七經歷一年斷莊後,電台十八要從零開始。上任後沒有老鬼的指點,沒有技術傳承,確實有點吃力。尤其電台這些技術含量極高的工作,需要耗費很多時間重新適應錄音室設備和各種攝錄機。

前幾年的電台,還是會邀請老鬼回來為新莊pre諮。聞說以前每次都諮十幾小時,而且是連續幾日的馬拉松式諮詢。其中一年的電台傾莊,老鬼還自動請纓,主動要求幫手搞傾莊。他們可能出於好意,希望帶好傾莊,但外人眼中這可能已經是老鬼干政的表現。於是電台十九之後,電台就從此沒有與老鬼接觸,往後的pre諮再沒有邀請老鬼出席。電台舊莊與新莊交接後,往往已經很少向下莊過問近況。即便對節目有意見,也不會主動向下莊提出質疑,讓電台保留最高的自由度。

三莊關係——槍口對外

五年前的學生報與幹事會關係甚好,唯獨電台被孤立。至近年學生會體制內出現「左翼」與「本土」的爭鬥 [4],但每次發生大事之時大家仍是會一致槍口對外。2017 年 9 月發生文廣港獨橫額風波,三莊罕有聯署聲明,要求校方交代事件 [5]。

槍管的盡頭,有時是政府,有時是校方,甚或是代表會。電台二十(2018-2019)的那一年,中大學生會體制內滿城風雨。先是電台內閣「聲軌」於選舉時被DQ [6],學生報撰文質疑選舉委員會做法過於苛刻,又認為其他大學學生會都容許參選內閣更正提名表資料,不應因為微小程序失當而導致無法參選。但於同年 10 月,學生報遭到彈劾 [7],電台亦有創作懶人包和專訪節目,而幹事會則要求召開聯席會議重新審議彈劾議案[8],表明不同意代表會擅闖會室搜證的做法。

為代表會服務?

雖說學生媒體背後沒有金主,免受政治打壓,有更大編採自由,但其實仍然受代表會監察。若然代表不認同你的政治立場,仍然會用手段打壓你,最實際的方法就是拒批營運資金,最終影響媒體運作[9]。因此近幾年電台都安分守己,盡量跟足程序,甚至有時還會被其他人批評為「奶代」。

「奶代」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電台十八開始承諾包辦代表會直播事宜,讓代表會會務更為公開透明。在此澄清一點,筆者絕對同意代表會的會議應該要公開讓所有同學觀看,正如香港電台都會直播香港立法會會議,但有了直播不等於代表會秘書可以偷懶不作會議記錄,而近年亦見代表會「老奉」覺得電台必須做直播。若然缺席一次,已經會「有人」在網上唱衰你[10];直播畫質、聲音不夠好,又會飽受批評[11];直播遲到,又會遭人溪落,說你不盡責。總而言之,代表會直播成為了電台最繁瑣的工作,每次有會議都要預先到場準備直播,又待會議結束才能收機,最早來卻最遲走,而且每次會議都幾個小時以上,長則可達十幾小時,為了直播而犧牲不少個人時間。

電台哲人王已出現?

如今電台 Facebook 專頁累積一萬多個讚好 [12],累積了不少同學支持,建立了一定影響力。當年區諾軒師兄期待一個「哲人王」出現,這個「哲人王」可能早已經出現了,或許是電台十五、十六、十八、十九其中一屆,或許是歷屆累積而來的成果。總而言之,電台有今天的成就,以上幾屆都功不可沒。

區諾軒當年寫到:「或許電台還會繼續衰頹下去,我可以做的,就是把歷史寫下來……娛樂化、學生會化,甚麼都無所謂,最怕是出版《中大六十年》時,再看不到校園電台的名字」。

可幸的是,校園電台仍然生存,不過是否做得「有聲有色」,則由同學判斷。


[1]網上版本:四代電台人─記中大校園電台十五年歷史
[2] 本文集中討論第15屆至第20屆校園電台,即由2013年3月至2019年2月。2013-2014 「聲魂」2014-2015 「聲空」2015-2016 臨時行政委員會2016-2017 「無」2017-2018 「烽聲」2018-2019 「聲軌」
[3] 據第十五屆其中一位節目監製所講,當年學生報及幹事會十分友好,而電台則被孤立。一方面是因為關注時事不足,另一方面是因為當年電台會室在李慧珍樓,但學生報跟幹事會則長期在范克廉樓,地理因素導致三莊交流不足。及後,於2013年「聲魂」負責搬遷會室,三莊從此於范記重聚。
[4] 2017年學生報選舉中,兩個內閣「螢」和「破駢」分別被標籤為左膠和本土派別。當時爆出間諜風波後,何正男同學證實破駢當初參選是為了「踢走左膠」,可見中大左右兩派之爭於近年越趨明顯。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7DegB9fIHbYRjd3MkJyaEk3T00/view
[5]中大三學生組織發起一人一信 捍衛言論自由 「矛頭指向校方,中港對立非必要」https://www.inmediahk.net/node/1051969
[6] 中央三莊的選舉提名表要求以中文填寫,但其中一位莊員的提名表中,提名人以英文填寫「院系級」資料,代表會稱「無法確認提名人資料」,導致該位莊員未能成功入閘。由於中央三莊規定必須要包含來自六間不同書院的同學組成,扣除被取消資格的莊員,內閣未有足夠六間書院的同學,因此內閣亦同時被取消資格。
[7] 2018年10月,代表會成員擅闖三莊會室,更於學生報會室發現煙包和煙頭。雖然其後確認吸煙行為並非現莊所為,但由於校園範圍內皆為禁煙區,而現莊亦需負上一定責任,因此代表會以「管理會室不善」而動議彈劾學生報,勒令凍結學生報各成員職務。
[8]聯席會議成員包括中央三莊成員、代表會代表,可推翻中大代表會所決議的議案。
[9] 學生報每年都會出版六四特刊,但受本土思潮影響,有四十七中代表認為不應再花費金錢報道六四事件,因此一直拒批資金予學生報出版。
[10] 筆者一屆剛上任時,曾收到司法委員會通知數天後開庭,但由於當時未能即時安排人手,因此無法安排直播。其後立即有代表和司法委員於個上facebook上揶揄電台,並附有「#電台去左邊」等標籤。
[11] 筆者多次聽到代表投訴,指直播畫質未能讓同學看清楚各位代表的樣貌,更聲稱「買咁貴嘅機都影唔清代表嘅樣,咁不如唔好買」
[12] 作為擁有一萬七千位本科生基本會員的中大學生會來說,但中大校園電台的Facebook專頁只有一萬多like,確實還有不少進步空間。但對於幾屆前的電台來說,起碼今天不至於以「頹廢」來形容電台。聞說第十六屆電台之前,中大電台沒有一個固定的官方專頁,每一屆新上任的電台都會開設新的facebook專頁,因此每年都要重新吸納觀眾。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