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Karellen

網民上街,往往雷聲大雨點小,網上吵個翻天,會在遊行當日出席的人卻買少見少,即使肉身在場,亦多有口罩蒙面、示威牌遮面、藏身街角窺探勢色決定是否半途 插隊等等羞澀表現。可是今年二月十五日的「維護公民社會價值,反對宗教右翼霸權」大遊行竟教參與者、旁觀者甚至主辦者大跌眼鏡——蒙面人、中途插隊者寥寥 無幾,大家抬頭挺胸昂首濶步。年年七一少報遊行人數的警方甚至在中午致電主辦人,表示參與者多達1,200!相對在「官方」facebook群組裡僅有三 百人答應出席的光景,這場最終吸引了社運人士、學者、學生、平信徒、宣教師以至形形色色香港市民的運動,徹底粉碎了坊間部份輿論對它「電車男反叛青年反基分子」的刻板印象。

為甚麼要反對基督教右翼?這個問題,香港人未必有那種政治素養去回答,但美國人倒習以為常。所謂基督教右翼,在美國是由來已久的政治運動, 反墮胎,反同性戀,反色情資訊,反進化論,而且極度「愛國」,支持美軍打作為伊斯蘭國家的伊拉克。它的「家庭價值」非常反對政府干預其「基督化家庭」,在 冷戰時代引申為對「自由放任市場」的價值,在美國攻擊共產蘇聯時是一枚有力棋子。這場從自己派人選總統到派人支持共和黨選總統的政治運動,在小布殊登位時 達至巔峰,除了總統幕僚多由福音派教徒擔任,白宮和五角大廈裡面幾乎天天開查經班。於是,禁慾教育成了國家愛滋病防護政策,神創論取代進化論的教育得到政 府資助,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嘗試全軍覆沒。

如斯舉措,難免惹來社會不滿。近日香港有部份教會與基督教機構高調反對家暴條例保障同性同居者,支持政府以淫審條例嚴打性資訊流通,其動員 手法與政治目的均與美國基督教右翼相仿,也是挑起這一浪「反基右運動」的導火線。究竟這場運動如何產生,參與者又有哪些見聞和經歷?是期學生報將為大家初 步採討。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