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求學不是求分數」,那到底求學求的是甚麼?從小學(甚或幼稚園)到高中的不停操練,似乎從未對此有所回應。也許你亦期待著升上大學後能有所改變,變得自主獨立,不用再為成績誠惶誠恐。的確,大學賦予你前所未有的自由度,你可以自由選擇課程、編排上課時、思考如何善用課餘時間,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然而,升上大學後,世界在一息間無限擴大,長大成人的你也被寄予更多期望,自由又是越發被限制——被前途、家人期望、未來生計所限制。「讀呢科好啊,將來唔駛憂。」「上咩興趣莊吖,CV 又唔靚,有鬼用。」原來所謂自由,也不那麼自由。大學——這個你夢寐以求、好不容易才達到的目標。到底是為了甚麼而讀,又該怎樣去讀?若你一時三刻找不到答案,不妨看看前人對「求學」的想法與解讀。

曾聽說 DSE 的備試生活被形容為「非人生活」。那麼大學的生活肯定好很多吧?〈幸運地自主學習,或悲傷地〉敘述作者由考畢文憑試,到進到心儀科系,到發現現實與期望的落差,當中的迷茫、DSE「創傷後遺症」絕非僅有。

歷盡艱辛進到大學,或許你會好奇:這裏的通識課程到底有何特色與魅力?〈談談大學通識:其背景、理念與挑戰〉訪問鄭威鵬及李祖喬博士,探討大學通識教育的由來與意義。

也許你已是急不及待,恨不得馬上開始上課,從新鮮的課堂模式中得到更多。那麼,你確切想得到的到底是甚麼?在〈求知與自知〉中,樊善標教授引用幾篇著作,旨在與讀者一起探討求知的意義。

又或,你會開始發現你選的科目其實並不那麼適合自己,甚至與幻想中的差天共地,繼而萌生轉科的念頭。〈一個拼命去新傳的故事〉紀錄作者從選科到決定轉科的心路歷程,敘述了一個堅持理想、毅然作出改變的故事。

原來在某些你苦苦堅持的事上,你並不孤單。〈理想與麵包怎麼揀——三位前路茫茫的中大生〉訪問三位來自新傳系、法律系及中文教育系的同學,分享他們選擇背後的原因,以及對未來的看法。

大學數年很快便會過去,或艱難,或甜蜜,或平淡。無論你最後選擇怎樣的「求學」路徑,也希望你從中能有所得著。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